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二届纺纱机械分会2025年年会在四川宜宾顺利召开

2025-08-29 19:03:34 来源: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作者:产业一部

  8月27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纺纱机械分会2025年年会在四川宜宾举行。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副会长赵晓刚等行业协会领导以及纺纱机械分会会员企业百余名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上午的会议由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张文新主持,聚焦于行业宏观环境、技术创新进展及市场动态。

  顾平围绕纺织与纺机发展态势进行讲话,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碎片化与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确实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上半年,受“关税战”持续影响,不少纺织服装企业业绩承压,部分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然而,在整体下行环境中,一批企业凭借创新与主动转型实现了逆势增长。纺织行业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这得益于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国际化布局优势,以及企业在智能化改造、绿色低碳转型和市场多元化拓展方面的持续投入。

  他强调纺机行业近年来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跃升。在质的方面,已完成从单机自动化到系统智能化、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到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跨越;在量的方面,自2019年起中国纺机产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出口持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据介绍,上半年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达4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进口13.40亿美元,增长21.85%;出口28.81亿美元,增长32.62%,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此外,新疆等地近期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为纺机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行业智能化标杆,纺纱智能线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示范路径。当前行业发展依托两大推进方式:在传统升级中,以进口替代为导向,借助需求拉动实现技术嵌入全球产业链;在新兴技术与未来产业领域,则依靠场景应用突破,应对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

  面对“十五五”时期更复杂的环境,他指出未来纺织行业须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不断完善研发体系,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创新的纺机装备与技术,必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与升级引擎。

  赵晓刚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纺纱机械行业的运行情况、环锭纺、转杯纺及涡流纺的市场分布,以及国际纺机展的筹备工作。

  2016至2025年1-6月,纺纱机械主机进出口波动较为明显,而纺纱类辅助装置及零配件进出口则总体保持平稳。今年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缓慢复苏态势,除转杯纺纱机外,多数主机设备产销量实现不同幅度增长。国内市场与行业走势基本一致。出口市场二季度已显现回暖迹象,环比增长18.1%,其中对巴基斯坦出口同比增长105.3%,但总体表现乏力。他指出,海外市场需求短时间内难以改善,内需仍是重要支撑,尤其是新疆及中西部的新增和技改项目有效拉动了内销增长;建议国内企业继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与产品适应力,在目前新的形势下,要认真研究审视海外市场布局,同时积极把握毛纺等细分领域高端装备的市场机遇。

  从市场分布看,2024年环锭细纱机全球存量约2.38亿锭,中国占37%;全球交货量592万锭,中国占64.7%;中国出口约15万锭,海外占比仅7.2%。转杯纺纱机全球存量1034万头,中国占46.9%;全球交货量62.3万头,中国占72.7%;中国出口约9.7万头,海外占57.1%。喷气涡流纺纱机2023年全球存量约63.7万头,中国占58.2%;2024年中国进口约7.2万头,同比增长28.6%。新疆作为国内核心市场,2025上半年吸纳了国内41.3%的环锭细纱机和39.5%的转杯纺纱机销量。

  最后,他介绍了国际纺机展的情况: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已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吸引1700余家展商和超9万人次的海内外专业观众。2025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新加坡)将于今年10月28日至31日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办,202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目前已启动报名,将于明年11月20日至2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宜宾雅士德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建春在介绍企业绿色智能发展实践和产能规划时,结合多期项目经验,提出了对国产纺机在高效稳定、数据挖掘、专件升级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并阐述了未来数智化与绿色化转型路径。

  关于高速高产问题,他表示,公司已引入日本村田、瑞士立达等国际先进涡流纺装备,也配置了国内先进的紧赛纺设备,国产设备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进步显著,但还需在“高效稳定”上持续发力。关于专件器材,他表示国产专件虽可满足生产,但部分关键器材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他建议加强材质研发与寿命提升研究。

  关于数据问题,他谈到,公司正在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已应用MES、ERP等系统,但目前更多停留在单机数据采集层面,尚未形成深度分析能力。他建议纺机企业开发针对生产数据分析模型,帮助企业用足单机数据,逐步实现全流程协同。

  他还建议,纺机企业应更关注细分市场需求,例如针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优化设备工艺适配性,开发专用模块解决混纺不连续、用工多等问题;同时推出差异化配置方案,为中小纺企提供高性价比方案,为大型企业定制高端方案。此外,他希望提高不同机型专件的通用性,推动标准统一,减少适配成本。

  宜宾弘曲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分享了弘曲线业在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方面的实践探索,同时也阐述了高端缝纫线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国产纺机提出的新要求。

  关于高产高速问题,他指出近年来国产纺纱设备在速度提升上进步显著,但企业不应一味追求“速度竞赛”,而应在稳定现有高速水平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痛点。在专件器材方面,他表示目前核心专件仍有待实现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高速、高负荷运行环境下其寿命与稳定性仍需提升。

  就数据应用而言,他谈到当前企业虽已广泛应用信息化平台,但多数仍处于数据采集与显示阶段,尚未实现真正的数据智能分析与闭环控制。他建议纺机企业不应只提供单机设备,还应开发轻量化的数据分析工具或工艺优化模型,帮助企业将已有数据真正用于提质、降耗和优化排产。

  他表示纺机企业应进一步推进产品模块化与配置差异化,能够依据客户原料种类、产品结构等细分需求提供“基础平台+功能选配”的灵活解决方案。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一部副主任丁文胜介绍了2024-2025年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纺纱机械分会的相关工作。

  首先,在科技工作方面。2024年纺纱机械领域共有3项成果荣获奖项。2024-2025年度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3项,整体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纺纱领域共有8项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涵盖主机、在线检测及关键器材等多个方向。

  其次是标准相关工作。国标《纺织机械及附件倍捻机术语》和行标《倍捻机》已于2025年1月完成报批工作;国标《纺织装备互联互通与互操作 第2部分:纺纱》已于2025年2月发布,9月正式实施。行标《一步法数控复合捻线机》和《空心锭花式捻线机》已于2025年8月完成报批工作。此外,行标《倍捻锭子》已于2024年9月申报,行标《雪尼尔机》计划于2025年9月申报。

  另外,目前分会会员140余家,2024-2025年度新增14家,分会为23家会员企业及个人开具了34份证明,同时提交了两会提案,完成展会评估及企业调研;并积极推进工信部“纺织行业智能检测装备”摸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中国工程院纺织领域目录修订及多项政策项目。

  谈到纺纱机械“十五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丁文胜从“十四五”发展回顾、“十五五”趋势与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十四五”期间,纺纱机械领域在12项科技攻关中已完成9项,短流程纺纱、亚麻自调匀整成条机等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环锭纺部分关键技术仍待强化;棉纺短流程设备销量增长显著,转杯纺出口增幅超过70%,毛、麻、丝绸机械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但部分领域进展仍较为有限。面向“十五五”,行业将重点推进环锭纺智能工厂和短流程示范工厂建设,持续向短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更加注重高质量、高效率与节能降耗。重点任务包括开发新一代智能棉纺成套设备、推动现有纺纱设备升级、并不断提升关键专件器材水平。

  顾平为2025-2026年度纺纱机械分会轮值会长单位授杯。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永法从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纺纱机械分会2025-2026年度的工作规划:一是夯实信息基础。分会呼吁企业积极配合完成季度问卷与定期报表填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分会也将为会员单位出具行业证明,支持企业项目申报、复核及个人职称评审。二是驱动科技创新。协会将组织开展2026年度纺机类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申报,并提醒企业同步准备鉴定材料;同时,“纺织之光”2026年度科学技术奖申报也需提前按要求准备材料。三是强化标准建设。行业标准《雪尼尔机》计划于今年9月完成申报;2026年络并捻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申报也需尽早准备。若《倍捻锭子》获准修订,将于明年上半年前召开相关会议。四是凝聚行业共识。《纺纱机械“十五五”发展指导性意见》初稿已完成,正征求各方意见并将审议发布。五是助力国际市场开拓。2025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新加坡)将于2025年10月28日至31日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办;202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报名工作现已启动。六是共铸产业盛景。目前分会拥有144家会员单位,尚有7家企业待审批入会。分会欢迎更多企业加入,共同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邵焕表示作为2025-2026年度纺纱机械分会轮值执行单位,这既是对我们以往成绩的肯定,更意味着一份推动行业共同进步的责任。我们将依托七十年来的技术积淀与市场信誉,携手大家全力履行轮值职责。

  公司凭借“橡胶合金+纳米复合技术”等21项授权发明专利,在高端紧密纺、高速涡流纺及新型纤维纺纱领域持续领先,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企业。以此为基础,我们计划围绕“橡胶牵伸器材”这一核心,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技术共享与联合攻关。充分运用协会“纺纱胶辊胶圈产品研发中心”平台,组织专题研讨,围绕胶辊胶圈寿命、适纺性、条干CV值等行业难题,分享企业创新成果与应用数据,并联合主机厂、纱厂及科研单位共同推动超耐磨胶圈、新型纤维适纺器材等研发突破。

  二是推动上下游协同与国际推广。积极借助自身渠道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系统展示我国橡胶器材的技术实力与供应链可靠性,协助分会开展技术对接,精准把握纺织厂在质量、效率和智能化方面的需求,促进产品迭代与国际竞争力提升。

  三是加强标准引领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我们将积极支持行业标准制修订,分享公司在制造工艺、检测数据和案例应用方面的经验,推动标准持续优化,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在协会的领导下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胶辊胶圈在纺纱牵伸中的核心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纺纱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下午的议程由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羡磊主持,围绕纺纱机械“十五五”发展指导性意见及纺纱机械企业需求和行业现状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戴羡磊分享了企业应对行业挑战、稳步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首先注重思维转变,从产品思维向客户思维转型,通过对市场趋势的研判和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系统布局制造、供应链与营销生态,实现逆势增长。其次注重技术创新,持续投入高端梳理器材和全固定盖板改造研发,着力突破进口技术壁垒,支持主机企业国际化。还要注重结构优化,严控经营风险,通过精简SKU、优化人员做“减法”,将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与现金储备,提升运营质效。最后企业强调以服务深化客户绑定、以性价比优势拓展国际市场,并坚持以奋斗者为根本,持续夯实品牌与供应链能力。

  张文新谈到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产品升级目标,同时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保持稳健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0%-20%。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通过优化整合经纬纺机000666)出口平台,加速新产品的全球推广进程。面对人才短缺的挑战,公司构建了全链条人才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展望未来,他表示公司将积极拥抱新技术,深化人工智能与跨界技术融合。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机器视觉等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产品注入新动能。公司将持续以创新为驱动,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助力中国纺织机械产业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型升级。

  吕永法指出,当前纺织行业在推进全流程自动化过程中,仍面临着两大关键技术瓶颈:一是前后工序间自动更换原料,二是高速运行状态下自动接头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这些问题若能得到有效解决,将实现纺织生产全流程无人化操作的重大突破。因此,他强烈建议将“自动换料系统”和“自动接头技术”列为行业未来五年攻关的核心方向,集中资源协同研发。面对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内卷”态势,他提出破局之道应聚焦于“为客户创造可感知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通过智能化与自动化实现能耗降低,减少人工依赖,以及产能与质量稳定性的双重提升。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构建差异化优势,也将推动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袁建春表示雅士德正积极规划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产能从当前的12万吨提升至20万吨。这一扩产计划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旨在通过技术升级推动整体生产结构的优化。围绕未来设备升级方向,他特别指出两大关键需求。首先,国内外设备供应商应进一步优化紧密赛络纺细纱机,尤其要针对再生纤维与天然纤维等多种原料的特殊属性,开发更具适应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其次,当前国产梳棉机已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仍需在多个方面持续提升:包括核心基础部件的耐用性与性能稳定性、整体智能化控制水平以及单位产量的能耗效率等。他强调,实现产能目标和提升效率都离不开高水平的设备支撑,期待与装备企业共同合作,推动行业迈向新台阶。

  张磊表示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与市场竞争,纺织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推动思维模式的转型升级。他指出,企业应尤其注重培育并践行四大核心思维:创新思维、长远思维、系统思维、经营思维。公司正将这一理念落实于具体行动中,持续加大对生物基环保材料、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等关键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投入。通过技术革新,旨在实现生产流程的“高产高效”和整体运营的“降本增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绿色竞争力。他强调单个企业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产业整体的升级更需要集群之力,呼吁行业内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纺织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学平指出当前制造业正面临市场内卷持续加剧与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双重挑战。为应对这一形势,企业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突破,系统推进以下几方面战略举措:加速推进生产与管理的智能化升级;持续提升产品的专业性与市场适应性;加强客户信用与合作风险管控。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他提出通过“借船出海”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化解国内市场内卷压力,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侯宇泉指出企业要真正打开并扎根海外市场,不能仅依靠成本优势,必须进行深入且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他建议国内纺机企业应重点提升设备的通用性与本地化适配能力,以降低客户的使用门槛和后续维护成本。此外,针对海外市场的不同区域,应推出差异化产品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纺织工艺需求。他强调由于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因此对自动化、智能化纺机的需求尤为迫切。企业应积极推行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模式,以智能生产线和现代化管理体系为核心,通过建立本地化服务中心等举措,实现深度融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国纺机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领域持续迈进。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钢指出当前市场需求正呈现“既要高品质、又要低成本、还要快响应”的多元高标态势,这一趋势持续倒逼制造企业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不仅需要优化产品性能,更需强化研发设计水平与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面对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挑战,他认为企业必须主动谋划战略布局,积极实施“出海”或“入疆”策略。他强调企业应始终聚焦“打造精品”战略,持续深耕细分领域,以专业技术与高端制造能力塑造品牌形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核心优势,不仅为企业自身创造增长空间,更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靖表示面对全球纺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的趋势,公司将持续推进战略聚焦与创新投入,以自动化、数字化、国际化为核心方向,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持续完善自动化产线建设;二是加速推进海外市场拓展;三是聚焦“高产高效、智能绿色”进行研发攻关。他强调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下游客户需求与工艺研究,将设备研发与纤维特性、面料趋势紧密结合,确保技术优势能够切实转化为用户的竞争优势。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发展理念,拒绝短期博弈,持续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中国纺机品牌的高端化突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崇明表示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纺织器材企业必须坚定战略方向,聚焦“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四大核心目标,系统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他认为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增加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上的投入,以此作为“向上突围”的核心路径。唯有通过持续的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及智能制造升级,推动高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落地,才能真正做到“卷技术、卷质量”,打破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格局。他强调企业必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推进本土化服务、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全球话语权。公司将坚持长期主义,以高端化、国际化战略为导向,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赋能,更致力于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伦进系统阐述了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战略方向:一是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强调品牌价值与用户体验;二是构建高效、可靠的服务保障体系,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三是智能制造与产线升级,推进智能化改造与“双转双改”战略;四是强化研发与技术前瞻布局,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五是深化国内外市场开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他强调这五大举措系统协同、缺一不可,公司将通过持续创新和战略执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金轮针布总经理黄宏兵围绕“十五五”发展,强调当前行业发展已经从量变转向质变,未来将保持高速、高质发展模式;其次,智能+行动,将智造技术与行业进行更多融合;第三,强化关键技术,包括材料、工艺和设计;第四,保持创新力,持续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

  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兰喜表示,公司产品围绕客户需求在节电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部分产品质保甚至延长至3年,产品性能过硬,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目前,企业正加大布局海外市场。他表示,智能化的持续推进,以及新疆政策红利的释放,为行业带来得了更多机会。

  浙江三友塑业副总经理杨国庆表示,当前企业面临客户压价等问题,与主机企业的技术协作仍有调整空间。目前公司正通过合作研发新材料,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75%以上工程塑料替代。企业也在同步开发带芯片产品,提升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提升整体竞争力。

  杭州飞宇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华丰表示,当前丝绸装备技术更多依赖自身研发,没有技术借鉴,面对产业规模小及自动化水平低等困境。创新方向聚焦于节能减排、智能化控制及生产工艺流程优化。期待与纺织机械领域技术专家深化合作,攻克自动化关键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智能管理水平。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郝霄鹏分享了国内棉纺行业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当前面临海外拓展难、产品可靠性不足、竞争加剧、利润下降等挑战。未来应聚焦连续化发展、科技创新提升、AI与机器人融合应用,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青岛环球销售办公室主任张坤从三方面做了分享:一是经营业绩亮眼,1-8月公司纺机板块业绩同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订单火爆、产品热销;二是推进“AI+制造”,产品助力客户智能化升级;三是面对行业“内卷”,坚持技术与服务取胜,不参与恶意竞争,持续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驱动发展。

  常德经纬摇架科技副总经理刘昌勇介绍,常德摇架产品具备高一致性、稳定性与自动化水平,专注海外市场,年销超200万件。当前关注压力标准提升带来的能耗问题,呼吁优化设计以节能。同时指出机器人在高负荷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邵焕表示,公司近年由自主开发转向产学研合作,项目研发成本低、应用效果好,部分刀具寿命优势明显。当前材料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正在持续攻关解决,期待更多合作与分享。

  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海强聚焦棉花产业链,介绍了在棉花前端加工领域的布局与技术创新成果,分享了生产线升级带来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并深入探讨“三丝”超标等行业难题。他建议“十五五”规划聚焦棉花质量提升意义重大,加强上下游协同合作。

  朗维纺织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荣和公司商务总监朱海表示,中国纺机制造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对于目前企业关注的出海,建议企业提升服务能力,特别是本土化服务力,包括安装、维修及本地化沟通,将有助于中国制造更好走向海外。

  顾平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促成了行业深度交流,建立“会议+展会”常态化机制,为行业搭建高效的信息互通平台。他进一步强调,纺纱机械作为纺织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要牢牢把握“十五五”发展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全面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025年8月28日上午,参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宜宾弘瑞线业有限公司、宜宾雅士德纺织有限公司。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