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算力中心有了“绿账本”| 南方电网发布全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
8月29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南方电网公司研发的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对外发布,将为算力资源的经济、绿色流动提供智能导航,有力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与深度应用
算力需求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大
预计到2030年
我国算力能耗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9.4%
“算力与电碳的协同运营是破局的关键。”南网数字集团电碳算团队负责人钱琳介绍,南方电网公司通过确定性网络技术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在此基础上,研发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为用户提供“算力淘宝”式服务:用户只需上传算力任务需求,系统将自动基于当前的电价、绿电情况,匹配符合价格预期、低碳标准以及性能要求的最佳智算路径。这对于实现电能量流、算数据流和碳价值流的高效协同,推动算力调度在安全、经济、绿色维度的综合优化意义重大。
过去,由于算力任务类型多样且缺乏统一标准,算力与电力的换算难以量化,影响了二者的协同调度。“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提出了算力计量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嵌入‘算力—电力映射模型’,精准计算算力任务所需的电力消耗。”钱琳介绍。以此为支撑,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可通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互,根据获取的电价信号动态优化算力调度策略,实现算力成本与电力市场的实时联动,预计每年可降低算力运营成本超10%。
在近日开展的粤黔苏三地跨域调度测试验证中,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提前测算算力任务对应的电力负荷,实时对比南方区域电价,将广州等东部企业的算力任务转至电价更低的西部地区运行,极大提升了算力运营的经济性。
不仅是“经济账”,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还为算力的绿色低碳流动提供了关键支持。系统依托“电碳协同监测体系”,可实时追踪每项算力任务背后每一度电的碳排放信息,生成清晰可溯的“碳足迹画像”,精准引导算力任务向新能源密集区域转移。钱琳举例,当贵州区域光伏、风电发电量激增时,系统监测到当地绿电超发信号,便会即刻生成跨域调度策略,引导广州、苏州等地算力任务转移至西部绿电富集区运行。“只需几分钟便可完成算力任务的迁移。这既大幅提升了绿电消纳比例,助力数据中心绿色化建设,更满足了企业低碳合规的发展需求,实现了多方‘共赢’。”
作为我国能源骨干央企,南方电网公司近年来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目前已建成贵州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广州数据中心集群、惠州数据中心和香港数据中心节点,并在经营区域内部署了超200个边缘节点,基本构建起了“3+1+X”架构的绿色节能算力网络,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