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有色—黄金产业协同发展是应对黄金选冶挑战的重要出路
“黄金是具有金属和货币双重属性的特殊金属,是关系到我国高技术发展、金融安全和国家储备的重要战略物资。未来,黄金仍将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8月28日,在2025黄金矿业技术大会主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指出,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产业短板,有色—黄金产业协同发展是应对当前众多挑战的重要出路。
柴立元介绍,当前我国黄金资源长期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分布上广泛且极不均匀,矿床规模更凸显小而散特征,缺乏世界级大型矿床;同时,富矿少、中等品位多,矿产金开发利用难度日益增大,亟待技术突破。
在产业层面,我国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缺乏超大型跨国公司,我国黄金工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实现大型化、规模化。在技术层面,提金技术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如氰化尾渣、汞污染、砷污染等。
面对挑战,柴立元强调了新时代黄金工业的战略地位。他指出,科技用金虽量小,但反映了工业科技领域对贵金属特定需求,难以替代,是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全球科技用金占比不足6%,2023年首次跌破300吨;而我国科技用金量过去十余年从56吨增长至84吨,占比接近9%,占全球科技用金近30%。”他表示,黄金材料开发是理论研究热点,黄金科技属性应用场景深入研究尤为重要,未来将朝着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科技用金需求预计将持续上升。
在柴立元看来,黄金冶金技术进步与未来发展方向是绿色、高端、智能、循环,技术创新就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展望未来,柴立元提出黄金绿色选冶技术趋势:复杂、难提取金精矿高比例利用技术;黄金冶炼废物砷材料化安全处置与利用技术;有色伴生金、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黄金高端新材料制造与利用技术;黄金冶炼装备智能化升级技术。
基于此,柴立元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与技术研究,推进有色—黄金产业协同发展。上游加强勘探与评估,冶炼环节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回收率,下游构建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并构建有色—黄金产业协同机制。
二是加强黄金科技属性开发利用。设置科技计划专项,支持黄金科技属性开发与应用创新,提升黄金关联制造业的水平;大力拓展黄金科技应用广度和深度,巩固黄金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三是发展多元含砷废物资源循环材料化利用路径,从根本上解决砷的大宗消纳和增值利用。
四是创新氰渣资源化及无害化技术,强化氰渣风险管控工程技术及豁免管理,制订技术规范,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五是实施原生、次生、再生黄金资源保障安全战略。建设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共享机制,并基于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推进有色冶炼综合回收,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同时,支持黄金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发展黄金高端制造,依托“一带一路”抢占全球黄金产业链制高点,推动黄金产业全球化发展。
六是加强部署黄金世界一流企业、一流学科协同。设立黄金冶金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强黄金冶金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信息化资源共享、交流及科普平台。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