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

2025-09-03 20:20:15 来源: 新快报
中性

  上半年头部机构仅招联消金营收净利双降

  随着半年报的陆续披露,消费金融机构业绩浮出水面。2025年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稳健回暖,多数机构实现盈利增长,中部梯队业绩亮眼,头部与尾部机构仍呈分化态势。在政策利好与监管新规的双重叠加下,行业正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

  盈利普涨,行业头尾仍分化

  截至9月2日,已有2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由于披露口径所限,部分机构数据并不完整,但整体来看,行业呈现出“盈利向好、头尾分化”的特征。

  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资产规模超700亿元的6家头部消金机构中,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的资产规模较年初出现下滑。业绩方面,兴业消金上半年净利润达8.68亿元,同比增长213.3%;中邮消金净利润达6.33亿元,同比增长165.97%。值得关注都是,招联消金上半年实现营收78.99亿元,同比下降14.77%;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2.76%,是头部机构中唯一的双降。

  在资产规模300亿-700亿元的7家中部机构中,整体资产规模较年初均呈增长态势,且盈利能力普遍出现提升。其中,南银法巴消金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约33.7%;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大增约97.3%。长银五八消金是中部机构中唯一出现营收下滑的,上半年公司营收10.47亿元,同比下降22.69%。

  其余8家资产规模低于300亿元的机构,整体资产规模也普遍上涨,过半公司实现盈利增长。其中,小米消金上半年净利润达0.97亿元,同比增长142.5%。资产规模处于尾部的阳光消金、建信消金表现较为逊色,净利润仅为0.17亿元和0.0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2.6%和95.24%。

  监管趋严,机遇与挑战并行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互联网贷款利率应在24%以内,并要求从业机构对合作名单进行披露。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新规可能对中小助贷平台造成较大压力,原有的高定价模式难以延续,资金供给趋紧,依赖36%综合融资成本获利的业务模式面临合规风险。

  严监管的同时,行业也迎来政策利好。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上线。本次贴息方案公布的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中,就包括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四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在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监管政策趋于明朗,政策利好不断刺激,增强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经营稳定性,推动多数机构实现利润增长。“当然,这也要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回升、信贷需求回暖,以及各机构持续优化风控模型、压降不良率和资金成本等因素。整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在经历前期整顿与风险出清后,已步入稳健复苏通道。”

  王蓬博指出,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规,将倒逼消费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资产定价与风险匹配机制,短期内可能压缩高风险客群的盈利空间,影响整体收益率,促使机构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长期看,行业将加速向精细化运营、差异化定价、科技驱动风控转型,头部机构凭借资金、技术与合规优势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