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冰火两重天:18家企业净利润下滑,仅3家业绩双增

2025-09-04 19:53:13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鑫】进入2025年,医药流通行业经营分化加剧。

  9月3日,医药流通龙头九州通600998)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董事长刘长云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发展,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资产,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增长。

  有人欢喜有人忧,放眼医药流通行业,2025年上半年,仅九州通、重药控股000950)、上海医药601607),3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余20家企业中,有18家企业净利润下滑。

  业绩分化加剧,4家企业净利跌超100%

  日前,申万医药流通行业23家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已全部披露。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2025年上半年,医药流通行业整体业绩持续承压,且分化加剧。

  数据显示,从营业收入来看,2025年上半年有13家医药流通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其中有8家企业下滑超10%;塞力医疗603716)、浙江震元000705)营收分别下滑40.2%、34.49%。对比2024年中期,有4家企业营收下滑超10%,其中中国医药营收下滑最高为17.7%。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医药流通企业业绩分化则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有18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塞力医疗、润达医疗603108)、药易购300937)、合富中国603122)4家企业净利润跌超100%,仅5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而2024年中期,10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3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仅1家企业净利润跌超100%。

  “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医药流通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进入‘微利时代’。大型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通过并购整合、拓展新兴业务等方式,不断提升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生存空间持续承压,盈利能力下降,与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业绩分化也持续加剧。”一名资深业内人士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承压,多元化经营成解药?

  事实上,传统业务承压之下,各家医药流通企业都在积极拓展业务板块,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九州通、上海医药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正是得益于新兴业务板块的大力贡献。

  9月3日,九州通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0%的情况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9.70%,主要原因是公司在保持医药分销收入稳健增长的同时,医药工业、数字物流等新兴业务板块收入分别实现10.77%、24.66%的较快增长;同时,公司完成医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上市,增加公司净利润4.38亿元。

  对于上海医药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记者梳理发现,一方面,由于完成对和黄药业10%股权的收购,和黄药业并表核算而产生一次性特殊收益增加了净利润;另一方面,新兴业务板块表现亮眼,为业绩贡献了增量。

  中国银河601881)证券发布研报表示,上海医药商业板块增长稳健,主要得益于创新药商业、CSO及进口总代、器械大健康业务等新兴业务贡献增量。上半年公司与安斯泰来、康方生物、乐普生物等多家创新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22.6%;CSO合作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口总代业务新增品规25个,实现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1.7%;器械及大健康业务引进5个新产品,实现收入226亿元;医美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8.8%。

  此外,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药易购,其新板块医药工业自产及品牌运营业务却实现快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医药工业自产及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1.84亿元,同比增长104.74%,毛利率53.11%,同比显著提升。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带量采购、国谈降价与医院端议价的多重挤压,使价格下行与费用刚性并行,分销毛利见底大势难逆,规模不再自动转化为利润。对于医药流通行业而言,谁能打造好“第二增长曲线”,在“薄利时代”才能更快突围。

  应收账款合计2955亿元

  上海医药、重药控股、九州通等超百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业整体承压,应收账款高企是长期压在医药流通企业身上的另一座大山。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末,23家A股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合计2955.28亿元,2023年、2024年同期分别为2808.19亿元、2840.99亿元。可以看出,近年来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整体有增长趋势。

  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上海医药、重药控股、九州通等9家企业应收账款均超百亿元。从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来看,人民同泰600829)、海王生物000078)、重药控股、柳药集团603368)、南京医药600713)5家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超50%。

  近年来,医药流通企业“回款难”成为行业关注重点。2024年11月,商务部发布《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提出,2023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31个省(区、市)545 家药品批发企业应收账款情况开展典型调查。数据显示,对医疗机构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平均152天,比2022年增长2天。医疗机构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问题仍未改善,药品批发企业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负担日益加重。

  事实上,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正努力破解企业“回款难”困境。2024年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发布,明确提出建立预付金制度,专项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以缓解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垫支压力。

  面对压力,部分医药流通企业将应收账款管理列为工作重点。海王生物表示,2025年公司将应收账款的管理作为重点主抓工作,各区域集团及分、子公司应在2025年将超期应收账款彻底落实,尽量压缩一年期以上应收账款。各区域集团及子公司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进行超期应收账款的清收,确定超期应收账款压缩目标并制订奖惩办法,定期考核,以加速公司资金回笼,降低财务成本,保障公司经营安全。

  9月4日,柳药集团披露投资者交流会议记录公告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主要为公立医院欠款,虽然该类客户的资信状况良好,回款能力有保障,发生坏账的风险极小,但是回款有一定周期压力。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应收账款控制、清欠工作,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回款指标考核,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等,稳步提升公司经营质量。

  重药控股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清收,近年来采取了加强应收账款考核力度、严控“两金”规模、开展应收账款出表业务、加强采购管理、持续完善资信管理等措施,努力实现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改善。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