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机中试熟化断点,加速高端装备产业化——《关于加快农机创新产品中试验证和熟化应用的意见》政策解读
导语
《农机化促进法》实施后,我国农机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研发慢、验证难、转化少等三大痛点,急需制度突破。9月3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机创新产品中试验证和熟化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聚焦“中试—熟化”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断点环节,首次从国家层面为农机创新产品打通“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概要:一条主线、两大目标、三个一批
一条主线:以“用”促研、促造、促转,建立研产推用一体化机制。
两大阶段目标:到2027年,建成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熟化应用中心;到2030年,农机研发周期缩短40%,成果产业化率提升至60%以上。
三个一批:布局一批区域性中试验证平台;打造一批规模化熟化应用场景;推广一批“优机优补”创新产品。
政策亮点:四个"第一次"
1. 第一次把“中试验证”纳入国家农机产业顶层设计,与研发、制造、推广同频共振。
2. 第一次建立以产业化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销售台套数+作业面积”取代“论文+专利”。
3. 第一次提出“研产推用攻关联合体”,允许推广机构、合作社作为联合申报主体。
4. 第一次为创新产品开设农机购置补贴“绿色通道”,最长3年“特定补贴”兜底市场。
市场机会:三条黄金赛道
1.中试验证平台服务:随着中试验证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对中试验证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相关企业可以提供专业的中试验证服务,包括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测试等,为农机创新产品的中试验证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预计可形成300亿元规模的第三方服务市场。
2.农机熟化场景运营:大型农场、合作社可转型为“农机4S体验店”,政府购买服务、作业补贴叠加,单场景年收入可达千万级。
3.农机创新产品量产:政策的激励将促使更多的企业加大在农机研发制造领域的投入,开发更多的创新产品。高端智能CVT拖拉机、丘陵山地履带式联合收获机、设施农业机器人等列入国家短板目录,首台套保险、留抵退税等政策可覆盖30%—50%成本。在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专注于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和设施农业装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结语
《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农机装备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政策的实施将加速我国农机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集聚,加速资本流入,加速国际竞争,有效解决农机创新产品转化的瓶颈问题,推动农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农机装备行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谁能率先布局中试熟化资源、抢占应用场景入口,谁就能在下一轮农机产业升级中赢得先手棋。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