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方案》引领光伏电站设备选型新方向:可靠、智能、绿色循环
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电力装备行业带来旺盛需求。光伏产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为电力装备行业未来两年发展指明方向。
这一方案提出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的具体目标,同时部署八项重要举措,其中包括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绿色智能转型等与光伏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
《方案》明确指出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特别是要“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水风光一体化开发”。这意味着:
第一,大型光伏基地的建设步伐会加快。
第二,分布式光伏的开发会得到更积极的推进。
第三,水风光一体化等综合能源基地的开发,为光伏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场景。
第四,配合“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光伏搭配储能未来将有效缓解消纳问题。
那么,《方案》落地对于光伏电站设备选型会带来哪些直接影响?
一是设备可靠性与质量要求的提升。《方案》关注了“提升装备供给质量”,并通过“强化标准支撑引领”不断完善电力装备领域标准体系,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力装备质量提升。电站投资者在设备选型时会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先进、质量可靠、认证齐全的产品。
二是绿色与智能设备成为主流。“推动绿色智能转型”的要求,使得在设备选型时,能效水平高、智能化程度好、环保材料应用多的设备将更具竞争力。
三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循环利用。《方案》明确提出“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循环,鼓励企业开展退役叶片、光伏组件等再利用”。这意味着光伏电站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末端组件的回收与循环利用问题,组件的可回收性和环境友好性将成为设备选型的考量因素之一。
9月24~2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其中,光伏技术百人会主题三涉及光伏电站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专题将围绕施工建设质量控制要点、智能电网装备、光伏电站增容、智能巡检及技改升级思路等关键领域,探讨如何提升产品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提高电站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这是一场紧跟政策方向,把握技术趋势的会议论坛,活动将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围绕光伏电站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本次会议,结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一步对于光伏电站的投资、设计和设备企业来说,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政策细则与地方方案。密切关注各省区对于大型基地、分布式光伏、储能配置、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强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可靠性。设备企业应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效率、智能化和可靠性,以满足更高标准的市场需求。
第三,注重系统优化与融合发展。在电站设计时,充分考虑与储能、智能微电网、其他能源形式的互补融合,提升系统整体效益和稳定性。
第四,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投资者和运营商需要尽快学习和适应电力市场规则,探索通过参与绿证交易、需求侧响应等方式增加收益。
第五,布局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组件生产到电站建设,再到退役回收,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循环链条。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