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织造机械分会第三届一次会议暨2025年年会顺利召开
9月10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织造机械分会2025年会在江苏常熟召开。来自纺织机械行业近70位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李雪清(左)、常熟纺机董事长钱陈辉(中)、必佳乐(苏州)总经理刘明(右)共同主持。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表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美国关税政策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新兴市场纺织需求强劲。我国纺织及纺机产业在产业链再平衡趋势下实现了稳步发展。
“十四五”期间,纺机产业的发展显著。从“质”上来看,单机智能化到整线、整车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进步明显,在棉纺、化纤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的智能产线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纺机行业中青岛海佳的智能工厂成为行业标杆,常熟纺机等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从“量”上来看,我国纺机产出量全球第一,2019年至2024年纺机出口额年均增长约20%,出口市场分散化趋势明显。根据2024年ITMF数据显示,新增短纤锭数45%在中国,新增转杯纺73%在中国,无梭织机81%在中国。
顾平提到,在新技术赋能之下,纺织行业新材料、新产品持续涌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从“关注量增”转向“创新驱动”,在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差异化方面发展空间广阔。企业在传统服装、家纺领域外,不断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力细分领域,如湖州巨力宝研发织造血管的有梭织机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
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应用,行业正在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加速转型。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AI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也将催生全新的商业逻辑与竞争范式,企业需要高度关注。
常熟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钱韧在致辞中表示,常熟不仅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功能节点城市。纺织服装产业是常熟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这背后离不开纺织机械的支撑。常熟纺织装备产业历史悠久,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涌现出了一批以常熟纺机为代表的骨干企业。
多年来,常熟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纺织机械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重点装备企业具备较强的国内竞争力,培育了长方、迎阳、飞龙等专精特新企业,为提升全国纺织机械整体竞争力做出了一定贡献。期待通过中国纺机协会的平台,在政策指导、行业布局、资源对接、标准制定等方面密切合作。此外,常熟的纺织服装产业作为装备行业的上游,期待广大纺织机械企业坚定信心,深耕主业,加大研发,致力于核心技术攻关,更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常熟将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产学合作、应用场景开拓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刘欣就新形势下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及趋势展望进行分享。她提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纺织行业历经多轮周期性调整,现阶段正处于韧波共进发展新常态。
刘欣表示,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走势与全球供应链压力随关税政策波动;从国内环境来看,宏观经济稳步提升,提振内需政策助推消费发挥压舱石作用,制造业体系优势、产品及市场结构调整措施、“抢出口”效应支撑净出口贡献显著提升。
2025年以来,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高度复杂,我国各项存量增量政策落地显效为行业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但美国贸易政策频繁调整下行业外贸形势呈现超预期复杂性,行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面临较大压力。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景气整体居于紧缩区间,生产增速稳中趋缓,行业投资稳中有升,国内市场温和增长,但出口承压较大,质效修复压力加大。
谈到2025年纺织行业走势预判时,刘欣指出,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保持平稳运行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美国关税政策对行业出口影响将日益显现,由于关税水平提升,贸易壁垒增多,对供应链布局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复杂形势下,超大规模、不断升级的内需市场仍将是纺织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在国家各项宏观政策以及提振消费政策的多重推动下,将为创造国内消费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提升,将赋予纺织全产业链广阔的技术应用创新空间,行业应持续挖掘消费市场,构筑万物可织纤维世界。
必佳乐(苏州工业园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分享了无梭织机及宏观经济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对2010年到2025年7月无梭织机的进出口数据的分析,呈现了无梭织机的国产化替代路径及强劲发展态势。通过对无梭织机门幅变化的分析可见,剑杆织机宽幅织机大量增加,喷气织机190~260cm门幅仍为主流。统计ITMF数据可发现,无梭织机领域十年来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
刘明提到,中国经济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很大,伴随入世,中国纺织迎来了2001-2008年的高速增长期,从2009年到2024年增长率明显降低。特别是近几年,纺织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行业爆发式增长,参与者更多,导致内卷严重。
此外,刘明还通过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消费、投资的分析,对近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恩格尔系数、能源生产总值及消费、货运及客运量等数据的分析,呈现了他所观察到的宏观趋势及思考。
最后他借用知名企业家的观点提到,当前经济下行并非周期性而是结构性的,形势可能不会快速好转,但终会好转,当前的发展思路更要倾向于谨慎。
江苏上久楷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以《经纬智造传承千年锦绣》为题分享了运行心得。上久楷由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派生分立而来,专业从事真丝绸(宋锦)面料及制品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上久楷品牌已经连续多年服务于重大国事活动,迄今已有百余款产品作为国礼赠予外国贵宾。伴随近年来的国潮热,上久楷不仅登上春晚、成为“明星同款”,更在消费者中火爆出圈。
据介绍,始于宋代,鼎盛于明清的宋锦,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在2009年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宋锦织造工序复杂,古代宋锦织机长5.6米、高4米、宽1.4米,由1924块零件组成,产量极低,每天只能织5~6公分。如今,伴随纺织设备的进化,宋锦织造已经由手工织造升级为全自动机械织造,已可“飞入寻常百姓家”。
鼎盛丝绸作为装备升级的亲历者,早在2012年就引进进口设备,通过史陶比尔、博纳斯等设备的应用,成为国内首家将传统非遗产业化的企业,填补了国际空白,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后续,国产纺机企业在不断的研发投入之下,技术持续精进,制造水平可达同类进口设备水平,亦可很好满足企业在工艺、原料、花型创新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在鼎盛丝绸车间已有100余台来自长方、宋和宋等品牌的国产提花机在高品质运行,并且在价格成本、售后服务响应、技术适用与定制方案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吴建华提到,期待国产设备实现更多技术突破,实现与客户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配套,进行工业文化场景的情境化表达,助力纺织行业提档升级。
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香琴分享了剑杆织机运动学动力学研究及万利纺机产品的创新情况。她提到,剑杆织机追求的目标为速度高、能耗少、功能广,其中前两者主要依赖织机的机构构型优化和机构的动力学研究,而后者则依赖纤维的织造特性研究以及配套器材的工艺适应性。剑杆织机需要高频、高速、往复、重载的运动,需要通过引纬、打纬、开口、活动后梁等机构的动力学分析,进行轻量化构建,从而实现提速、节能的效果。
基于以上主体技术思路,万利纺机的系列产品均在不断创新迭代:万利第一代超宽门幅剑杆织机通过机构构型或参数的变化,最大门幅可达540cm;第二代超宽门幅剑杆织机通过机架结构创新、后梁结构创新、引纬及传动机构参数创新、将折入边用于扁丝的织造并且用于540cm门幅织机。碳纤维剑杆织机针对纤维织造特性、结构和工艺进行了创新;在玻纤剑杆织机上首次成功实现双幅及全玻纤纱织造;在540cm门幅的剑杆织机上成功应用了稀纬密织造技术,解决了灯箱广告布中的稀纬密织造;提花织机采用超大扭矩的立轴制动系统、大功率驱动电机、大扭矩的立轴传动系统和强大的寻纬系统等,实现了高经密、重提织物的织造。
织造机械分会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纺机协会成立最早的分会,经发展已有116家会员,依托中国纺机协会产业二部作为秘书处进行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各项工作,科技工作方面主要包括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与标准化工作等;市场工作主要包括国际纺织机械展等;信息工作方面,按季度了解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撰写经济运行报告等。织造机械分会旨在为行业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
织造机械分会每五年为一届,并按照年度设立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织造机械分会秘书长、产业二部主任廖亮就织造机械分会换届情况进行介绍。
本届分会会长单位为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必佳乐(苏州工业园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范德威尔(中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康特斯织造装备有限公司、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泰坦股份(003036)有限公司。
顾平为执行会长单位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必佳乐(苏州工业园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授杯。
本次会议还就织造机械行业“十五五”规划进行了研讨。“十四五”期间,国产机织与准备设备高质量发展,新增产能占比稳步提升;国内织造技术持续迭代,市场布局向高端领域纵深拓展,核心器材、装置与配套体系不断完善,模块化技术体系逐步构建,自动化、连续化织造新模式建立,智能车间开始试点示范应用。但国产机织与准备机械在高速运行下的稳定性、品种适应性、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仍有一定差距。
“十五五”期间,机织与准备机械要注重工艺与设备原理等基础研究,突破各类设备核心技术,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跨越;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实现差异化发展,拓展特种织物适用场景;强化产业链协同;深化绿色织造与数字化转型;加快行业数据互联与标准化建设。
作为会议重要议程,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波司登智能生产基地,实地考察其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物流系统,切身体会智能制造为传统纺织行业带来的效率提升与品质突破。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