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先行,分层施策:大咖深度解读2025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新航向
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济南盛大举行。在肿瘤免疫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为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前沿策略、临床证据及未来方向,【肿瘤资讯】特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志军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孙长江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共同就《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5》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与精准治疗新趋势进行深度解读,并分享他们的丰富经验与深刻见解。
黄镜 教授
美国NCI博士后,博士生后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消化道肿瘤病区主任,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京肿瘤学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协会(CSCO)理事
CSCO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
学术成果:作为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牵头人开展了包括PD-1抗体、PD-L1抗体、靶向药物MIL93、化疗药物的脂质体新剂型LY01610和LY01616、溶瘤病毒OH2及PD-1/CD47双抗等多种新药的全国多中心注册研究,涉及新药的1、2和3期临床研究,取得了多个新药的上市,推动了新药在消化道肿瘤领域的探索和应用
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 Nature medicine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其中发表的食管癌免疫治疗相关论文分别为ESI高被引论文,和被引大于100次的学术论文。2023年作为第一获奖人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孙长江 教授
主任医师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健康促进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免疫协会肿瘤MDT专委会委员
扬州市抗癌协会秘书长
扬州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黄志军 教授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食管外科行政主任
泉州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
泉州市抗癌协会食管肿瘤专委会主委
黄志军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指出,随着免疫治疗的深入应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已不再是“一刀切”的模式,精准化已成为提升疗效的关键。因此,本次访谈将围绕CSCO指南的核心更新、背后的循证医学证据、里程碑式的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数据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擘画食管癌治疗的未来蓝图。
核心变革:CSCO指南引入PD-L1分层,
迈入精准免疫时代
黄志军教授:我们关注到今年的CSCO指南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部分进行了重要更新。可否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对临床实践意味着什么?同时,随着指南的更新,未来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格局将如何演变?对于PD-L1 CPS≥1和<1的患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更优化的治疗策略布局?
黄镜教授:今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部分的确进行了重要更新。尽管目前已有八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方案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其相较于单纯化疗的优效性,但新版指南的核心变革在于,首次基于PD-L1表达水平,对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推荐级别进行了分层。
此项重大更新基于对八项大型临床研究的深入亚组分析。PD-L1表达评分作为食管癌领域公认的关键疗效预测指标,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生存获益密切相关。无论采用何种经过验证的评估方法(如CPS、TPS或TAP,通常以1或1%为界值),亚组分析均一致揭示了不同PD-L1表达状态下,患者总生存期(OS)存在显著差异。
这一趋势与国际共识高度协同。美国及欧洲的监管机构同样基于这些亚组分析结果,更新了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及替雷利珠单抗等主流药物的适应症,将其获益人群进一步聚焦于PD-L1 CPS≥1患者。
因此,基于国内外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2025版CSCO指南做出了关键调整:对于PD-L1 CPS 或 TPS≥1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为I类证据推荐;而对于PD-L1 CPS或TPS<1的患者,则为II类证据推荐。这一变化标志着食管癌治疗向“更精准”时代迈进,体现了我们对循证医学证据的充分认识和尊重。
全球共识:循证医学浪潮推动免疫治疗精准化
黄志军教授:我们看到,不仅是CSCO,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权威指南如NCCN、ESMO,以及美国FDA,都对晚期食管鳞癌的一线免疫治疗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特别是FDA将三款主流PD-1抑制剂的适应症均缩窄至PD-L1 CPS≥1人群。能否请您深入解读一下,推动这一系列“精准化”调整浪潮背后的核心循证医学依据是什么?
孙长江教授:这一全球趋势的背后,是坚实的循证医学依据。关键证据源于对KEYNOTE-590、CheckMate 648及RATIONALE-306等多项里程碑式研究的深度重新评估。虽然这些研究在总体人群中证实了“免疫+化疗”的生存优势,但在FDA组织的审评会议上,专家们聚焦于亚组数据,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在PD-L1 CPS<1的亚组中,免疫治疗的加入并未带来确切的生存获益,其风险比(HR)值徘徊在1.0左右。
这意味着,这部分患者在可能承受额外的免疫相关毒性与经济负担后,并未获得明确的生存期延长。最终,FDA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以11:1的投票结果,支持收紧适应症。这一系列调整是基于获益与风险的审慎评估,它清晰地告诉我们,精准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已是当下免疫治疗的核心,也是保障患者最大获益的基石。
前瞻性设计:ASTRUM-007研究为优势人群树立疗效新标杆
黄志军教授:黄教授,您作为ASTRUM-007研究的Leading PI,这项研究早在设计之初就聚焦于PD-L1 CPS≥1人群。在当前“精准免疫”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该研究的前瞻性?其取得的18.6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OS)数据,对于指导PD-L1 CPS≥1患者的临床决策有何重要启示?
黄镜教授:ASTRUM-007研究早在设计上展现了其前瞻性,其核心策略是自始至终聚焦于PD-L1 CPS≥1的患者人群作为入组人群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获益人群。这一决策在当时全球尚无明确共识的背景下,基于对食管癌后线及二线免疫治疗数据的深刻分析和洞察后制定,可谓是与当今欧美食管癌指南中体现食管癌PD-L1 CPS≥1患者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重要性“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认识到,PD-L1是食管鳞癌中一个关键且易于检测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其重要性仅次于少见的dMMR/MSI-H状态,对于PD-L1表达缺失或低表达的患者,免疫治疗的获益十分有限。一项发表于JAMA上的涵盖17项III期研究的荟萃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PD-L1 CPS作为强预测因子的地位。因此,ASTRUM-007研究入组人群将获益可能性较低的PD-L1 CPS<1人群排除在外,这一设计理念如今已与全球专家共识高度一致。
该研究成功达到了PFS和OS的双主要终点。尤其是在PD-L1 CPS≥10的高表达亚组中,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达到18.6个月,为优势人群树立了新的疗效标杆。这一结果强有力地提示我们,CPS表达水平与获益程度正相关。临床实践中应常规检测PD-L1表达(包括检测CPS、TPS或TAP等指标),并充分考量其数值考虑不同方案的分层治疗。
基于ASTRUM-007研究的积极结果,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已迅速被纳入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并获得针对PD-L1 CPS≥1人群的I级推荐(1A类证据),充分肯定了其临床价值。
验证与补充:真实世界研究确认精准策略临床价值
黄志军教授: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与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不同的视角,更真实地反映患者群体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2025年ASCO年会中,由孙岩教授牵头的一项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真实世界研究公布结果。结合该研究结果,请孙教授谈谈斯鲁利单抗在真实世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孙长江教授:RCT研究因其严格的入排标准,筛选的患者相对“理想化”,而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更广泛、更多样的患者群体,更能反映药物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的普适性。这项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令人振奋,与ASTRUM-007的结论高度一致: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在真实世界中的中位PFS达到了12个月,一年OS率高达73.5%。同时,方案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总体耐受性好。这项真实世界数据有力地验证并补充了RCT的结论,证实了斯鲁利单抗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作为一线标准治疗的优异疗效和安全性。
共同愿景:检测先行,分层治疗
黄镜教授补充道,ASTRUM-007研究虽然采用了顺铂联合5-FU的化疗方案,但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其他化疗方案,如紫杉类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
最后,黄志军教授总结道,今天围绕《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5》的更新展开了一场深入探讨。两位教授从食管癌的发展变迁、背后的循证医学依据,到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及珍贵的真实世界数据,全方位地为我们呈现了食管癌一线治疗精准化的新趋势。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已步入新阶段。无论是国际大型III期临床研究,还是我国本土的真实世界数据,都共同指向一个明确方向——精准治疗。精准治疗必定是未来提升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关键所在。
以ASTRUM-007研究为代表的中国创新,不仅以前瞻性的设计顺应了全球精准治疗的浪潮,更以优异的疗效数据为PD-L1 CPS≥10的高表达优势人群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证据。“检测先行,分层治疗”的理念未来必将深入人心。相信在精准治疗的指引下,中国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