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钢铁出口:“内需弱、出口强”格局下的高增长与反倾销挑战
任女士
【导语】2025年中国钢铁行业继续呈现“内需弱、出口强”的格局,1-8月中国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10.0%,钢坯出口量同比增长293.24%。四季度来看,尽管反倾销贸易摩擦持续,当前钢价优势仍支撑出口高位,但高基数下同比增幅或将回落。
202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继续呈现出“内需弱、出口强”的格局,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5年1-8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7749.0万吨,同比增长10.0%,国内钢材价格仍具有性价比是推动钢材出口维持高位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多国对中国钢材出口实行反倾销浪潮下,半成品钢材钢坯的出口量保持强势,2025年1-8月国内钢坯出口总量共计923.62万吨,年同比增长293.24%;一定程度缓解了国内长材供应过剩压力,成为短期海外部分国家需求替代及钢铁行业维持利润平衡的方式。
中国钢材及钢坯出口仍具有优势,新兴市场需求从无到有
国内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高关税成本,且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发展形成了最完整的钢铁产业体系,可以生产最丰富的钢材品种,目前中国钢材在品种、质量、物流等多方面的竞争实力也明显增强,为周边国家项目建设需求提供有效助力;其次全球制造业处于弱势恢复态势,8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9%,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接近50%的荣枯线,制造业外需景气度略有改善,钢铁企业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对钢材出口有一定拉动。
从出口区域来看,今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主要流向依旧是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受反倾销关税影响,今年我国对越南以及韩国的出口总量稍有下滑,但非洲、南美等地区对钢材的进口量显著上升,成为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支撑。具体来看,东南亚其他国家增加抵消了越南的下滑,泰国、菲律宾、缅甸等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钢材量明显增加,1-8月我国对东南亚出口量整体小幅增加30万吨。中东地区随着沙特、埃及、阿联酋等基建项目持续推进,对中国钢材的依赖度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非洲市场受益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及能源开发项目的持续推进,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南美洲在宏观经济逐步修复和制造业回暖的带动下,钢材进口需求稳步回升。东亚和南亚主要是日韩印对中国施行反倾销政策,出口量有所下滑。整体而言,中东、非洲以及南美地区钢材市场的需求韧性在全球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为我国钢材出口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有效对冲了反倾销浪潮下部分市场需求放缓带来的压力。
从2024年9月开始,钢坯出口明显增加,主要由于国内钢坯出口在国际市场有性价比,且钢坯作为半成品享受着几乎零关税的政策红利。今年以来,钢坯出口价格继续下降,8月份国内钢坯出口总量共计176.42万吨,月环比增加11.67%,年同比增加236.03%,而出口均价环比下降0.91%,同比下降12.44%。
从钢坯出口目的地来看,主要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沙特,意大利,土耳其,1-8月份中国钢坯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且前十名出口国家和地区1-8月份钢坯出口量同比均出现明显增长。一方面,东南亚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沙特基建项目本地化要求等,钢材需求增加,但由于这些国家直接进口钢材会影响到本地钢铁行业产值、就业等问题,而进口钢坯可以在本国轧材厂在加工,满足国内基建发展需求的同时保证了就业;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也有从中国进口半成品进行轧制满足本地要求。另一方面,进口钢坯比废钢生产更具有性价比,出口到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加工后再转运到其他欧盟国家,也避免了反倾销调查的监管。
全球贸易保护仍然严峻,“以价换量”模式延续
中国钢铁行业出口遭遇的反倾销浪潮始于2024年初,2025年贸易摩擦仍在持续,覆盖越南、巴西、欧盟、南非、土耳其、澳大利亚等主要出口市场,立案调查及进入终裁阶段的案件达70余起,使我国热轧板卷、中厚板以及无缝钢管等成品钢材经历抢出口窗口期后逐步进入阵痛期,全球贸易摩擦及相关税费增加将逐步对我国钢材出口形成抑制。而半成品钢坯在特定条件下导致国内过剩产能与国际结构性需求相匹配,获得了一定的短期机遇,而在钢坯出口的暴增下,海外已有国家对中国钢坯出口进行反倾销来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例如巴基斯坦可能继续加征高达24.04%的反倾销税,但目前我国钢坯到巴基斯坦基本上没有出口量,影响不大。短期来看,钢坯出口激增是市场的一个选择,但的确不利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后续国内或对钢坯出口进行限制。
综上,当前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优势仍存,钢铁企业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四季度出口有望继续保持高位水平,但去年出口量基数较高,同比增幅或仍将面临回落压力。根据测算,若后续钢材及钢坯出口延续6-8月的平均出口水平,则全年钢材及钢坯出口量可达1.3亿吨,同比增加约1400万吨,其中四季度同比增加约40万吨。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