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人工智能与云安全分论坛顺利召开

2025-09-25 18:19:28 来源: 绿盟科技官微 作者:绿盟君

  全文共3328字,阅读大约需6分钟。

  9月25日下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绿盟科技300369)集团承办的“第4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人工智能与云安全分论坛”在天津顺利召开。论坛汇聚了来自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与云安全的深度融合,围绕云安全体系建设、算力自主创新、数字病毒防御及AI大模型赋能等前沿议题展开研讨,分享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产业与学术的协同创新注入新动力。

  本次分论坛邀请了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原党委书记、研究员王连印,CCF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第三研究所原所长严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总工程师冯景华,天津市网络与数据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张健,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英才副教授、特聘研究员胡强,以及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陈珂、总裁助理张铭、首席创新官刘文懋、解决方案专家张鹏等领导和专家出席。

   CCF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第三研究所原所长严明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强调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形成创新与应用的良性循环。

  严明表示,人工智能在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算法漏洞、数据滥用、深度伪造等新风险,网络攻击手段更加智能化、隐蔽化,供应链安全和量子计算发展同样提出新的挑战。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网络安全新挑战与新机遇”为主题,旨在搭建高端平台,凝聚共识,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事业迈向新高度。

   CCF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第三研究所原所长严明

  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陈珂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作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加速融合并深刻重塑产业格局。然而,云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数据隐私泄露、模型风险、供应链安全、云端数据窃取与篡改等复杂挑战,若不加以治理,可能对关键场景和民生安全造成严重后果。作为深耕网络安全领域25年的企业,绿盟科技始终把安全视为技术发展的基石。

  在人工智能方面,公司提出“AI原生安全+智能运营”的理念,构建覆盖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框架;在云计算安全方面,持续推进软件定义安全、云原生安全和风险识别技术,并通过智安云T-ONE战略,打造安全服务体系和运营平台。陈珂强调,绿盟科技将继续发挥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为行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安全保障。

  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陈珂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原党委书记、研究员王连印作了题为《合规与自主:新时代的云安全体系建设之路》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融合,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但伴随发展,上云带来的风险、云计算普遍风险、云原生特有风险以及云与人工智能融合带来的风险不断加剧,并呈现出新的表现。

  王连印强调,云技术风险防范必须在安全治理与防护总体框架下展开,明确安全边界和安全责任,建立并落实“识别、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的机制尤为重要。同时,他特别强调要重视合规与自主,严格落实云服务评估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确保云计算和云服务安全,为新时代的云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原党委书记、研究员王连印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总工程师冯景华以《基于自主算力的产业赋能》为主题,阐述了算力在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中的战略意义。他指出,算力作为集计算力、网络运载力和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已成为算法、数据并驾齐驱的重要支撑。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目标明确,到2030年智能经济将成为重要增长极。

  天津超算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芯片与框架,已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应用成果,带动经济效益超400亿元。冯景华强调,自主可控算力是破解“卡脖子”难题、构建智能社会的重要保障,将持续助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总工程师冯景华

  天津市网络与数据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开大学张健教授作了题为《数智时代的恶意软件》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威胁日益严峻,国家级APT组织频繁活动,新能源车、信创系统等成为新攻击目标,语音钓鱼、无文件攻击和勒索软件事件持续增长。人工智能赋能使恶意软件进入“数字病毒”时代,深度伪造、数据投毒、模型后门等新型风险不断涌现,攻击范式也正从传统“代码攻防”转向“数据—模型”攻防。

  张健强调,应重视AI生成误导信息与供应链污染带来的挑战,并介绍了多模态恶意软件检测、基于硬件特征的监测、内存可视化检测等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在数智时代,需要以创新防御体系和智能化检测手段应对恶意软件演变,为国家网络与数据安全构建坚实屏障。

  天津市网络与数据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开大学张健教授

  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英才副教授、特聘研究员胡强作了《数据分布偏移下的人工智能系统测评与维护》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深度学习虽在多个行业展现巨大潜力,但人工智能系统存在偏见、不准确及易受攻击等缺陷,其根源在于模型对未知分布数据缺乏鲁棒性。随着数据分布偏移日益普遍,AI系统的测评与维护成为关键挑战。

  胡强系统梳理了变异测试、无标注预测与模型比较、分布外数据生成等测评方法,以及基于主动学习、分布感知重训练、数据增强等维护技术,并通过代码分类、入侵检测等案例展示分布偏移带来的性能下降与安全风险。他强调,未来需关注大模型供应链的测评与维护,构建系统化数据库,全面应对安全、隐私、对抗攻击等风险,以保障人工智能系统的可信与可持续发展。

  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英才副教授、特聘研究员胡强

  绿盟科技集团首席创新官刘文懋博士作了题为《大模型影响下的云安全技术发展趋势与变迁》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云安全进入了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新阶段,责任共担问题尤为突出。刘文懋结合国际业界实践和RSAC最新研究,深入剖析了提示词注入、容器逃逸、模型越狱攻击等典型风险,以及虚拟化、容器化环境下潜在的数据泄露隐患。

  他强调,必须正视大模型在合规、安全性和供应链方面的系统性挑战,建立涵盖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与评估体系。同时,他介绍了绿盟科技在云原生攻防体系、AI组件风险研究及大模型安全合规评估机制上的最新成果,并指出未来应通过安全围栏、机密计算和云原生环境防护等手段,构建更加稳固的大模型云安全体系。

  绿盟科技集团首席创新官刘文懋博士

  绿盟科技集团安全解决方案专家张鹏作了题为《AI大模型赋能安全应用新实践》的报告。他指出,当前,传统的规则驱动、人力密集的安全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和隐蔽的网络威胁,AI大模型所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一场彻底的认知革命,它正在重新定义“攻击”与“防御”的形态。一方面,通过AI大模型对海量安全数据的深度分析与学习,能够实现威胁的精准识别、实时分析和自动化响应,大幅提升安全运营的效率与准确性,构建起智能化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应对各类新型网络威胁;另一方面,借助AI大模型强大的推理与学习能力,可模拟红队思维与行为模式,有效调度攻击原子能力,实现自动化的渗透测试,为网络安全防护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绿盟科技集团安全解决方案专家张鹏

  本次人工智能与云安全分论坛由绿盟科技集团总裁助理张铭主持。

  绿盟科技集团总裁助理张铭主持

  在本次分论坛的交流与思辨中,人工智能与云安全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逐渐清晰。作为深耕网络安全25年的企业,绿盟科技始终把安全视为技术发展的基石,提出“AI原生安全+智能运营”的理念,构建覆盖模型全生命周期的防护框架,并通过智安云T-ONE战略,打造云化安全服务体系与运营平台。未来,绿盟科技将继续发挥技术积累与创新优势,与产业链各方携手,推动形成自主、可信、可持续的智能安全新格局。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