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协同助推无障碍、适老化改造

来源: 长江商报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涵盖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兼顾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在无障碍和适老化环境建设方面的迫切需求。

  截至202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介绍,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围绕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重点监督领域,不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的衔接协同,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00余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切实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据了解,此次三家联合发布的六件典型案例主要有四个特征:突出监督重点,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注重预防性公益诉讼,以最小的司法资源投入最大限度实现公益保护目的;注重打破信息壁垒,助力弥合“数字鸿沟”;善于借力借智,积极构建“益心为公”助残助老志愿服务体系。

  在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积极推进,制定发布《适老环境评估导则》《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通用要求》等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老年用品产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

  在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方面,发布《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指引(2025年)》,将社区(农村)环境安全适老、出行设施完善便捷、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可及、数字助老可感可及等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老年友好型社区典型案例征集推广,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地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

  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方面,聚焦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把智慧助老作为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重要内容,联合中国老龄协会指导有关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开展“蓝马甲智慧助老行动”,2024年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在各地开展服务超350场,直接惠及老人近3万名。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