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技术、政策,捕捉数字消费大机遇

2025-09-28 09:47:03 来源: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作者:罗冉

  导语

  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从规模来看,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44.2%。

  9月24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人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视频照护系统等研发及互联互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政策背景

  数字消费是消费者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进行的各类消费活动,涵盖从在线购物、数字内容消费(如音乐、视频、游戏、在线新闻、电子书等)、在线教育、智能驾驶、远程医疗、在线金融、数字支付到智能家居设备等多种形式的消费行为。数字消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还催生了新的消费场景和商业模式,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沉浸式体验消费。

  数字消费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社会福利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数字消费的发展能够带动如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创作、金融科技等产业的兴起,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估算,仅电子商务行业每年就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数字消费的兴起还能催生一系列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在线教育的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到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可以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患者可以在线预约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减少了就医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数字消费的全球化趋势明显,消费者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全球各地的商品和服务。这样不但可以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还能让我国的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例如,我国的数字支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以来,我国数字消费场景加速扩容,智能家居、AI眼镜等创新产品持续火爆,智能无人机、车载设备等领域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背后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夯实、技术攻坚的突破,以及及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

  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总数达464.6万个,这一规模已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为产业数字化和民生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底座。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不仅让高清视频、云游戏等传统应用体验升级,更催生出了智能驾驶、远程医疗等前沿场景。目前,全国已建成20余个国家级AI算力中心,总算力规模超3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这些算力资源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布局,让三四线城市也能共享顶尖AI服务。

  头部企业也在纷纷将研发投入转向芯片、操作系统等“硬科技”领域。2025年一季度,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研发费用合计超50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70%投向底层技术。像数据库领域,蚂蚁集团OceanBase连续四年蝉联TPC-C测试世界第一,支撑每日10亿级交易量。

  国家层面也在持续出台专项政策,构建数字消费发展的制度保障。2025年《数字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场景开放等具体措施,对关键软件企业实行所得税“三免三减半”;设立500亿元国家数字经济基金,重点支持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

  在政策引导下,市场需求呈现智能化、个性化特征。有数据显示,2025 年“全屋智能”套餐搜索量同比增长230%,90后消费者中86%愿意为AI功能支付溢价;小米智能眼镜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万台,其中70%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

  政策梗概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更大限度地激发数字消费潜力,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8部门9月24日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聚焦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从4方面提出14项任务举措。

  其中,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方面,《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视频照护系统等研发及互联互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培育建设新消费品牌,推动数字国潮等品牌创新发展。

  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经营主体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在数字消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电子商务园区高质量、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引领创新的数字消费企业和产业集聚区。

  优化数字消费支撑体系方面,《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数字消费领域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与数字消费企业、支付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数字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消费项目,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融资,促进商业业态数字化提升、场景化改造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数字消费企业融资成本。

  营造数字消费良好环境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制定,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培育体系。探索“大数据+信用”智慧监管模式,鼓励电商平台依托大数据开展信用评价。规范网络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政策亮点

  1.促进数字消费提质扩量

  《指导意见》支持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内容高质量发展,通过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创新数字消费场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潜力。具体措施包括扩大数字产品消费,提升数字服务消费,创新数字内容消费,拓展数字消费渠道。例如,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同时,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视频照护系统等研发及互联互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数字消费新供给激发消费新需求,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2.突出数字技术创新驱动

  《指导意见》围绕落实“人工智能+”行动,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推进人工智能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具体而言,引导数字化赋能文博场馆、旅游景区、休闲街区,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例如,百度文心一言企业版已接入超10万家企业,在合同审核、客服问答等场景效率提升5倍;腾讯混元大模型推出医疗专用版本,辅助诊断准确率达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水平。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还激发了数字消费创新活力。

  3.聚焦美好数字生活需要

  《指导意见》坚持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持续创新数字产品与服务供给,聚焦生活服务、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线上线下300959)融合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卫生”、老年数字文化体验等服务。例如,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健康设备等提升生活便利性。同时,高质量打造智慧化服务应用场景,让消费者充分享受美好数字生活。

  政策机遇

  1.促进行业企业发展

  数字内容与服务提供商是数字消费的直接参与者,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娱乐等,直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这类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用户,从而实现业务增长。

  电商平台和数字营销企业通过构建线上购物平台和精准营销工具,帮助商家拓展市场,提升销售效率。例如,企业微信等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商家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此外,数字营销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广告、搜索引擎优化(SEO)和电子邮件营销,精准触达目标客户,提升品牌曝光度和销售额。

  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引入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线的实时监控和优化,家电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传统消费领域的数字化赋能企业,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无接触配送等,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餐饮企业通过与外卖、电商、直播等平台合作,拓展线上盈利渠道,同时推动餐厅场景化升级,优化消费体验。

  中小微企业通过第三方数字平台,能够充分享受资源整合、规模化和在线信任机制的数字红利,超越实体店的辐射空间,实现更广触达。特别是服务业中小微企业,通过流程数字化,能够有效提升经营收益。

  金融科技企业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智能合约等创新服务;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2.带来大量投资机遇

  对于数字产品与服务领域,政策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如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同时鼓励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视频照护系统等研发及互联互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这为相关科技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投资者可以关注在这些领域有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对于数字内容与创意产业,政策支持创新数字内容消费,鼓励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赋能文博场馆、旅游景区、休闲街区等相关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这为数字内容创作、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等领域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政策强调培育建设新消费品牌,推动数字国潮等品牌创新发展。这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领域的投资提供了新的方向,特别是那些能够结合数字技术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品牌。

  对于数字消费支撑体系,政策推动智慧物流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有序发展无人机支线运输和末端配送业务,可以关注无人机技术、智能仓储系统等领域。在打造数字消费平台载体方面,政策要求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这就为电商平台、支付技术、物流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提供了机遇。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