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产出增长迅猛,《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研究白皮书》发布
信息时报讯(记者 邹甜)9月27日,由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药励展、爱思唯尔共同编制的《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第9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正式发布。
《白皮书》指出,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科研产出在过去十年实现持续增长,美、中、印、德、英五国在科研规模上分列前五。中国科研产出增长迅猛,在材料创新、肿瘤治疗新技术等方面展现优势,正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学术产出。主办方供图
据统计,2015年至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科研进入活跃发展期,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从17万余篇增至30万余篇,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到6.5%,高于同期全球整体科研增速(CAGR=4.4%)。该领域整体学术影响力(FWCI=1.07)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表明医疗器械研究不仅产出规模庞大,也具备较高的学术认可度。美国十年来累计发表超过50万篇论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以48万余篇位列第二,印度、德国和英国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研产出增长迅猛,近年来增速明显快于欧美主要国家。
数据显示,医疗器械领域的研究热点体现出显著的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趋势,如“脑机接口系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创新”“增强人机交互的柔性传感器”和“水凝胶在伤口愈合中的创新应用”等位列全球高产出主题,涵盖了智能医学信号处理、新材料传感器、先进介入设备和再生医学等方向。
此外,《白皮书》还总结出2020—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五大新兴热门科研赛道,分别为医学影像技术、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纳米医学、植介入器械和手术机器人。
对于高校如何打通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这一问题,哈工大深圳校区医工学院院长马婷教授表示,医疗器械领域是一个交叉领域,传统科研按照学科出发,而交叉领域则是贯穿多个领域,因此高校要以专业出发,融合更多其他领域的技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同时,她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合作,让学生在学业阶段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