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绿融合 船行未来”研讨会圆满落幕:AI赋能电动智能船舶产业新生态
9月26日下午,“智绿融合 船行未来”——AI驱动下电动船舶技术创新及生态重构研讨会在湖州港口船业有限公司成功举办。该活动由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与浙江省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来自省港航管理中心、湖州市交通局、长兴县政府、行业专家及40余家产业链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AI技术与绿色船舶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湖州市交通运输局副书记黄勇分享了湖州推进船舶全域电动化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全力推进“电动船舶应用、充换电站布局、船用电池研发、高端船舶制造、智慧航运发展、保障体系构建”6大行动17项重点任务。
会上,湖州市交通运输局与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产业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未来双方将在技术服务、供需对接、标准制定、产业赋能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湖州船舶全域电动化战略落地,打造全国内河绿色航运标杆。
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省物联网产业协会智慧交通专委会主任任忠在发言中强调:一要深刻认识内河船舶电动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浙江内河航运自身天然的优势有利于充换电设施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高效能源补给,技术、成本与资本条件日益成熟将为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双碳”目标与物流降本增效形成双轮驱动,船舶电动化将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二要准确把握内河船舶电动化发展的关键推进方向。要大力发挥大型货主企业的市场牵引作用,充分调动大型航运企业的内生积极性,广泛凝聚电动船产业链各方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着力助推船舶电动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三要充分发挥省物联网产业协会与省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服务与支撑功能。强化协会和联盟“上联下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船舶电动化与智能化着力推动“两创”融合发展,突出协会专项支撑能力建设,探索内河航运碳效评估方法和推动碳资产开发交易,努力把船舶电动化减排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加强船舶电动智能化相关团体标准与技术规范的研制推广,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浙江经验”,齐心协力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内河船舶电动化区域品牌,为助力“航运浙江”建设作出贡献。
来自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基础设施所项目投融资及新基建研究室副主任黄一帆、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员马枫、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副总经理徐强和浙江省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杨景豪分别作了《浙江省内河电动船舶发展机遇与实施路径建议》、《基于“航行脑”技术体系的内河自主航行电动货船研制与应用示范》、《沿海及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浙江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建议》主题演讲。
互动交流环节,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一级调研员任长兴与浙江优森、天能电池、瑞港绿能、华是杭御、浙江铁塔、华信咨询等与会代表,围绕船舶电动智能化产业链发展的难点痛点突破点展开深度讨论。
与会代表在湖州港口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旭峰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绿色智能电动船建造生产情况,近距离感受电动船舶建造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实践。
未来,省物联网产业协会将持续与湖州市交通运输局保持紧密合作,推动电动船舶产业链技术和产品与绿色智能船舶的深度融合,助力我省打造全国电动船舶创新高地。
湖州港口船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占地65亩,位于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西苕溪中游,水陆交通便捷。近几年,公司为江浙沪豫建造了十余艘新能源电动船;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以新能源电动船作为公司战略经营发展方向,着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货船、游船、公务艇、工程船。发扬“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的精神,将内河新能源电动船电动化,智能化,率先形成新能源电动船“湖州经验”。希望通过三年的发展,将企业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内河新能源造船示范企业”。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