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成为中国与北欧国家合作新热点
9月29日,商务部在北京召开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在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国同北欧国家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双向投资热度不减,绿色合作方兴未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双边贸易量质齐升。2024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531.7亿美元,增长8.5%。今年1至8月,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379.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速是同期中欧贸易的两倍多。其中,药品、精密机械是北欧国家对华出口的主力军,电机电气设备、车辆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稳步提升,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二是北欧企业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截至目前,北欧五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瑞典、丹麦对华投资额均超过50亿美元,位居欧洲国家前列。北欧企业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看重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瑞典斯堪尼亚、挪威雅苒国际、芬兰芬欧汇川等北欧企业坚定投资中国,将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研发中心,深度融入本土汽车、机械、船舶、森工等产供链,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
三是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成为合作新热点。北欧国家是全球绿色转型的先行者,电动汽车渗透率较高,比亚迪(002594)、蔚来、小鹏等一大批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功进入北欧多国市场,获得当地消费者青睐。中国动力(600482)电池企业也将目光投向北欧国家,例如星源材质(300568)在瑞典设立欧洲总部,当升科技(300073)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设在芬兰。可以说,北欧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欧洲、加快开展产供链合作的重要市场。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中国和北欧国家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期待与北欧国家一道,以开放合作和多边主义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