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计算机行业点评:国内卫星商业化闭环曙光初现

来源: 同花顺iNews

      2025年10月8日,国盛证券发布了一篇计算机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国内卫星商业化闭环曙光初现。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政策推动低轨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三大运营商获得卫星通信运营资质。 根据工信部官网,2025年8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推动卫星互联网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覆盖,为各类用户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持续拓展多样化应用场景”。此外,根据CNMO报道,9月中国移动600941)、中国联通、中国电信601728)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资质,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推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从政策落地迈向规模化商用。三大运营商获资质后,将重点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例如,中国电信依托天通卫星系统实现商用,用户可在无地面网络时通过卫星通话;中国联通推出资费为10元/月的卫星服务,包含2分钟免费通话,适用于紧急通信。 GW星座:发射提速,带动行业加速发展。根据新浪财经报道,2025年7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星网“国网”(GW)星座组网建设进入新阶段。GW星座是我国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由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五院抓总研制,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分为GW-A59(500公里以下极低轨道,6080颗)和GW-A2(1145公里近地轨道,6912颗)两个子星座,形成全球无缝覆盖的高速通信网络。根据IT之家报道,2024年12月,中国星网低轨01组卫星“一箭10星”入轨,正式进入批量组网阶段。2025年上半年,中国星网发射低轨02至05组卫星,平均每39天发射一组。而7月起,发射节奏加快,22天内完成5批卫星发射。根据新华社报道,9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千帆星座:2025年进入商业化应用示范元年。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千帆星座一期部署648颗卫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二期部署1296颗卫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三期规划超过1.5万颗卫星,提供多元业务融合服务。其首批组网卫星于2024年8月6日成功发射,第五批组网卫星2025年3月12日以“一箭18星”的方式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截至2025年4月已完成了五个批次的组网卫星发射,在轨卫星数量增至90颗,正在开展卫星(宽带)网络业务性能测试试验与服务功能应用示范。

三体计算星座:起步虽晚,但大规模商业化方面有望反超。根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25年5月14日,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计算卫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我们认为,星间通信速率达到100Gbps是大范围商业化的起点(参考SpaceXv0.9版本单链路通信100-200Gbps,接近于地面传输效率),我们认为,三体计算星座虽然较GW星座、千帆星座等老牌星座起步较晚,但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方面后续有望实现反超。根据财联社报道,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表示之江实验室今年将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相关标的:普天科技002544)、中国卫星600118)、海格通信002465)、上海瀚讯300762)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