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放行“不老神药”NMN,中国手握90%原料产能为何监管审慎?
近日,美国天然产品协会(NPA)官网发布消息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确认此前备受争议的“不老神药”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可作为膳食补充剂合法销售。
然而,监管松绑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中美产业博弈。当FDA以“安全备案”为NMN亮起绿灯时,手握全球90%原料产能的中国企业,却因国内审慎的监管态度而陷入“原料出口、成品难归”的产业困局。金达威(002626)、雅本化学(300261)等头部企业不得不借道跨境电商,将本土生产的原料运往海外工厂加工后再“绕道”回国。
此外,科学界的争议更为这场商业盛宴蒙上阴影。尽管动物实验显示NMN能逆转老年小鼠细胞年龄,但截止发稿前,全球仅有19项人体临床试验注册,《柳叶刀》更直指其“临床证据不足、作用机制不明”。
每日摄入成本可达数十元至上百元,年花费数万元,这将目标客户群体限定在高净值人群。这种性价比质疑使得NMN即便在监管宽松的美日市场,也未能突破小众圈层。获得李嘉诚投资的Chroma Dex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其财务报表印证了市场理性的回归——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愿意为未经充分验证的“长生不老”概念买单。
监管松绑与产业格局:中美博弈下的市场分水岭
FDA对NMN态度的转变,源于其修订了“药物预占”条款的解释。该机构确认,NMN在药物研究授权之前就已作为膳食补充剂在美国销售,因此不排除在膳食补充剂定义之外。这一监管逻辑的调整,为NMN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合规通道,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批准基于安全性评估,而非功效认证。
截图来自美国天然产品协会(NPA)官网
在美国监管体系中,膳食补充剂的审批门槛远低于药品。FDA的批准意味着NMN在一定剂量下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但并不需要证明其具备特定的健康功效。这与药品上市必须通过严格三期临床试验的要求完全不同。换言之,FDA为NMN提供的是合法销售的许可证,而非抗衰老功效的科学背书。
相比之下,中国监管机构对NMN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尚未正式披露其委托进行NMN作为食品添加剂或保健品原料准入评审的科研机构或生产单位名单。
从标准体系来看,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市场流通和居民消费的所有大类食品,涵盖340余种食品,制定了致病性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限量要求共计23000余项。在污染物限量方面,中国标准有28.4%与欧盟一致,14.2%严于欧盟标准。这些数据表明,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严格程度与国际接轨,在某些领域甚至更为严格。
这种监管差异造就了中美间不同的产业格局:中国作为全球NMN原料的主要供应国,其企业生产的产品却大多只能通过跨境电商“绕道”出口转内销,或直接面向海外市场。
从国内行业头部企业来看,金达威的NMN成品在美国工厂生产,雅本化学的NMN产品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众生药业(002317)的NMN项目仍处于中试阶段。
从产业链分工来看,中国企业在上游原料供应环节已建立起明显优势。NMN的生产涉及复杂的酶催化或化学合成工艺,对技术积累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兄弟科技(002562)主营维生素B3及其衍生物,具备向NMN延伸的技术基础;雅本化学在医药中间体领域的技术平台可应用于NMN合成;尔康制药(300267)的烟酸通过药品GMP检查,可用于NMN生产。这些企业凭借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步在全球NMN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
然而,原料供应优势并不等同于产业话语权。在品牌建设和终端市场方面,中国企业仍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金达威通过收购美国营养品牌Doctor's Best切入终端市场,但其在天猫国际上架的NMN产品定价近千元一瓶,仅售200件。汤臣倍健(300146)、仙乐健康(300791)等保健品龙头虽在积极布局,但NMN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然微乎其微。
对于国内市场销售,金达威回应表示,公司会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跟进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的进展。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