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流动儿童学校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一段持续30多年的时代轨迹,正在慢慢走向历史的角落。

  近日发布的《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3~2024)》(下称“蓝皮书”)指出,2025年,在全国不少城市,专门招收随迁子女的流动儿童学校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见证者。

  流动儿童学校作为一种现象是为何消失的,关停是不是其唯一的出路?

  离开流动儿童学校,随迁子女进入了怎样的学校,如何从制度上保障“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与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两大时代背景

  流动儿童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出现,当时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子女教育需求猛增,但受限于当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流动儿童面临“上学难”。

  30多年来,流动儿童学校解决了大量随迁子女上学的问题。

  如今,人口、政策条件都已明显变化,流动儿童学校正在“动态趋零”。

  蓝皮书调研发现,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仅有嘉定区、闵行区及松山区总共33所流动儿童学校,到了2025年新学期,闵行区及松山区的22所学校一年级已经停止招生,两年之内完成关停并转。

  北京仅保留不到20所流动儿童学校,办学时间最长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在2024年办学30年之际,完成了它在特殊时期的历史任务。

  广州长期以来由民办学校承担接收流动儿童入学的主要职责,因此目前还有100多所流动儿童学校,但生源明显锐减。

  流动儿童学校慢慢消失的大背景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和保障义务教育公益化。

  2024年7月,国务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强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下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300万—500万人的城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超大和特大城市优化积分落户政策。

  截至2024年,城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城市共有25个。也就是说,当前存在流动儿童入学门槛的城市已减少至25个,并且这些城市近年来也在一步步降低甚至消除落户门槛。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两为主”的流动儿童教育基本原则,即“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2021年后,各地陆续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这加快推动流动儿童到迁入地公办学校、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就读。

  流动儿童学校留下了什么

  除了提供入学机会、推动教育公平的历史贡献,流动儿童学校还留下了什么?

  需要承认的是,大多数流动儿童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甚至有一些学校被当作“生意”,收费高、谋求营利。

  蓝皮书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认为,流动儿童学校鲜少输出成型的教育创新模式,但还是有为数不多的举办者基于流动儿童的群体特征,尝试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创新。

  据蓝皮书介绍,上海市金山区的一所流动儿童学校,早在全国“校园足球”计划推进之前就开始探索校园足球。校长抓住流动儿童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特点,在小学高年级分别组建了男女足球队,每周坚持训练,一有机会就外出参加比赛,打赢重点公立学校的战绩比比皆是。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所流动儿童学校举办者发现,流动儿童从小承担家务的习惯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于是全校普及木工、钳工、手工等劳技课,分年级开设由简至难的针对性课程,不仅比公办学校劳动教育推广的时间更早,其课程安排也更丰富。

  还有少数流动儿童学校成功转型。北京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取得了办学许可证,办学至今。目前,符合国家政策的非京籍、京籍的六年级学生均可以报名。一些从这里毕业的随迁子女,升入了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

  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民办学校的办学灵活性。“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外国人,就是在这所中学。”一名曾在此就读的学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流动儿童学校与社会组织互动紧密,大量志愿者到学校帮学助学。

  一名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博士生回忆,他在这里读初中时,参加了学校的机械兴趣小组,拆了一辆旧摩托车,并改装成一辆电动车。进入大学后,兴趣转化成为专业。

  “遗憾的是,流动儿童学校这些体育教育、劳动教育上的创新性教育探索并未形成完整且成体系的模式,只停留在局部性和碎片化的探索层面。” 韩嘉玲说。

  义务教育之后怎么办

  在9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在公办和享受政府补助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超过97%。

  “也就是说,97%的随迁子女孩子要么在公办学校就读,要么在民办学校就读,但享受了政府购买学位的补助。” 王嘉毅说。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各地入学政策持续优化,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比例不断上升。下一步,要缩小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目标之间的差距。

  其中还有提升的空间。蓝皮书对东部某省会城市的调研发现,流动儿童在当地公办幼儿园、小学入学,首先需要有该省居住证,办理居住证的前提是流动儿童本人在当地合法稳定居所居住半年以上,而现实中有很多流动儿童居住时间不足半年即面临入园、入学。

  此外,流动儿童入学在当地就读的途径是积分制入学或父母的人才居住证,前者为主要途径。为此,很多务工人员会提前一年考取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开展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等社会服务来提高积分,否则,就会担心因积分不如别人而无法入读就近的小学。

  接受完义务教育后能否留在迁入地,是很多进城务工家庭安排子女教育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北京一所民办初中的副校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京籍毕业生可以报考北京市普通高中,符合条件的非京籍毕业生可以报考北京市职业高中、技校。

  “好消息是,所有非京籍毕业生都可以报考邻近的河北省的普通高中。河北省已经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符合条件的学生将来可以在河北省参加高考。”他说。

  蓝皮书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在提高流动儿童入学可及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中学升学政策尚未实现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未来,如何进一步降低学段转换过程中的制度门槛,优化异地升学的支持体系,为流动儿童真正打通“从入学到发展”的全程保障路径,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公平目标的关键议题之一。

  在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说,“流动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住房、社保等,不是特殊的‘优待’,而是作为公民和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