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发布“脑机接口11条” 5000万助力脑机接口产品研发
武汉市东湖高新(600133)区出台《关于支持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脑机接口11条”),在国内率先为脑机接口产业引道铺路。“脑机接口11条”围绕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创新主体和产业生态等方面,精准推出11条具体举措,对重大脑机接口产品研发,按研发费用最高30%给予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脑机接口,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这一概念其实早已有之,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有阶段性成果出现。
目前,脑机接口这一前沿科技迎来爆发式增长。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达32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61.4亿元。武汉坐拥雄厚的光电产业基础、丰富的临床医疗与科研资源,为脑机接口产业提供了沃土。
光谷已初步形成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技术路径上,形成侵入式、非侵入式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包括衷华脑机自主研发的65536通道植入式芯片达国际领先水平,联合协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脑肿瘤患者植入测试;依瑞德经颅磁刺激设备保有量超万台,抑郁症治疗产品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湖北还率先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加速技术向临床转化。产业生态上,光谷集聚格林泰克、沃亿生物等上游企业,构建“电极器件—设备研发—临床应用”完整产业链。
“脑机接口11条”围绕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创新主体和产业生态等方面,精准推出11条具体举措,该措施将一直执行到2027年12月31日,不过发布方同时指出,2025年1月1日起至本政策实施前符合本政策条款主体可参照执行。
在技术产品攻关方面,“脑机接口11条”提出支持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包括支持脑机接口领域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在运动控制、言语合成、神经疾病治疗、视觉重建等方面研发重大脑机接口产品,对项目总投资研发费用按最高不超过30%进行支持,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在推动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脑机接口11条”支持建设脑机接口试验服务平台,包括支持建设涵盖非人灵长类等不同种类动物的脑机接口动物试验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面向脑机接口企业和科研单位(双方无投资关联)提供试验服务,按照合同执行额的10%支持,单个平台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为壮大创新主体,“脑机接口11条”提出打造脑机接口创新中心。支持区内高水平医疗机构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平台,整合武汉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学科、康复医学科等医疗资源,建设“国际脑机接口创新中心”,经东湖高新区认定通过后,对创新中心给予每年最高1000万元运营资金支持。
为构建产业创新生态,“脑机接口11条”明确支持引育脑机接口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大力引育脑机接口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对经认定的“3551”创业人才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5年内根据其创办企业动态积分,累计给予最高1000万元持续资金支持;对经认定的“3551”创新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卓越工程师、产业教授、优秀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