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首台“Ion”支气管镜机器人装机:就像做肠镜一样,肺结节诊断治疗“一次性”搞定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体检发现不明原因肺结节、性质待定、肿瘤待排除……是定期复查?还是手术切除?肺结节能否像做胃肠镜一样,检查治疗一次性搞定?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华南地区首台Ion支气管镜机器人装机,并顺利开展首批三台机器人气管镜活检手术。记者了解到,Ion支气管镜机器人除了能精准诊断肺结节性质,对于不符合手术条件的高危肺结节,还可以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根治性治疗。
增加活检到达率,精准诊疗肺小结节
中山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副主任、呼吸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负责人廖槐表示,肺癌的早筛早诊相当重要,但在诊治中也会面临一些难题。如早期肺癌一般始于肺小结节,而一些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医生在CT诊断中可能无法作出正确决断。超过70%的肺癌结节位于肺外周,传统的支气管镜难以到达,经皮肺穿刺活检亦存在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限制。因此,肺部结节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检查方法存在局限性。
据介绍,Ion支气管镜机器人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Ion支气管镜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肺部微创诊疗的机器人平台。Ion系统导管外径仅有3.5mm,只有常规气管镜的60%,相比于普通支气管镜能进入更外周支气管,实现近距离的经外周支气管精准穿刺活检,显著增加活检的阳性率,帮助医生精准诊疗肺小结节,即使是毫米级的小结节也能实现较高的诊断率,具有精准、稳定、安全等优势,其超微创的诊疗方式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加速康复进程。
目前,中山一院已开展三台机器人气管镜活检手术,均为困难活检肺部结节病例。第一例手术的患者影像学高度怀疑肺恶性肿瘤,常规气管镜活检不易获得阳性结果;第二例手术的为左肺尖结节患者,常规气管镜无法抵达;第三例手术的患者肺内小结节多次随诊发现逐渐增大,常规活检出血风险极高。这三例困难活检的肺部结节病例通过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实现了肺部结节100%的抵达率和活检,没有明显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结果。
肺小结节不开刀,诊断治疗一次性完成
体检如果发现肺结节,良性肺结节或炎性结节每年复查一次即可;对于有可能是早期的癌症的高危肺结节或性质待定结节,患者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吃点消炎药,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要么外科手术切除结节。“Ion支气管镜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全新且安全的治疗方法,类似于做肠镜,发现有肠道的息肉,就顺便切除了,而不是等结节变成浸润性癌,甚至淋巴结转移,这时候再来干预。”
传统的支气管镜检查,医生需要左手操纵支气管镜的部件,右手掌握支气管镜的插入部分,手持不仅稳定性较差,而且很多地方去不到。而支气管镜机器人诊疗,由通过培训的医生,操作机器人上的2个滚轮,前进后退、全相转向,患者全麻躺在诊疗床上,经口做一个气管插管,机器人手臂的导管,沿着支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支气管,到达距离目标结节最近的位置,操作平台稳定,毫米级的精准,最大程度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廖槐形容道,“就像打篮球或踢足球,把球带到球门前面/篮框顶上,稳稳出手就可以。”
什么样的肺结节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机器人来诊疗?廖槐表示,对于肺外周结节、性质待定,需要考虑可能是肿瘤与普通的炎症进行鉴别的时候,可以通过机器人来明确诊断;对于一些没有手术条件,或不愿意手术的高危肺结节,在诊断的同时进行精准打击,如冷冻、消融、微波,射频等精准的根治性治疗。“目前一次活检3万元左右,相信未来会纳入医保。”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