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市场脉搏》报告发布

来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市场脉搏”作为广大汽车经销商“销、存、利”状况的晴雨表,一直得到了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作为市场预警机制的一部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时刻关注关键指标动态,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准确地与广大同仁分享,希望借此为广大经销商、厂家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对标依据。

  截至2025年10月10日, “市场脉搏”在45个主流品牌经销商的积极参与下如期完成。以下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兼品牌经销商分会秘书长宋涛关于此次报告的解读:

  2025 年 9 月,全行业库存系数为 1.56,GP1(裸车销售毛利率)为 – 21.0%,在政策刺激与市场复苏的双重作用下实现 “库存微降、盈利稳定” 的态势。进入 9 月,“金九” 旺季效应叠加政策端重磅发力,市场格局转向 “库存去化加速、盈利压力加剧” 的分化:全行业库存系数从 8 月的1.64 降至 1.56,创下年内次低水平;但 GP1 同步从 - 20.2% 下滑至 - 21.0%,盈利端承压态势明显。

  究其原因,9 月政策密集落地与新品集中投放,确实有效拉动了库存去化;但经销商为冲刺旺季销量仍延续促销策略,叠加价格倒挂现象持续,“量增利减” 的格局随之显现。整体来看,市场虽处于复苏进程中,但盈利修复仍面临不小挑战。为更好平衡新车投放与库存消化的节奏,建议厂家提前向经销商同步新车上市计划,给予充足筹备周期,助力经销商科学规划旧车清库工作,避免新旧车型库存叠加进一步加剧经营压力。

  9 月 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2026 年)》,明确2025 年汽车销量目标 3230 万辆、新能源 1550 万辆,并提出推进 L3 级车型生产准入、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等 15 项举措,既强化了市场信心,又为高端与新能源市场注入动力。地方层面则呈现 “补贴收紧与接力并行” 的调整特征:9月底,江苏、宁波先后宣布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威海、日照等多地同步收紧相关政策,核心原因在于通过资金限额管理避免需求提前透支;与此同时,郑州等城市及时跟进,发放 5.6 亿元绿色购车补贴,形成 “收紧有因、补位精准” 的调控节奏。这种双向调整有效引导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成为 9 月库存加速去化的重要推手。

  9 月 “金九” 传统消费旺季,与新品密集上市形成消费拉动合力。一方面,开学季后续家庭用车需求、婚庆购车需求持续释放,为市场提供稳定客流;另一方面,9 月期间多家品牌集中发布新车,叠加成都车展、石家庄国际车展、天津国际车展等展会引流,进一步激活市场热度。

  此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 2025 年底免征政策即将到期的 “窗口期效应” 逐步显现,消费者赶搭政策末班车的购车意愿明显增强,这也为库存去化起到了加速作用。不过,密集的新品竞争也迫使经销商不得不维持较高促销力度,部分车型终端折扣率有所上升,这正是 9 月行业盈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政策持续规范、行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由于部分地区出现集中退网或闭店,带来的消费者权益争端的维权事件,引发汽车流通领域在经销商关停并转后仍存在的权益保障类法律风险。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进的退出机制专项调研工作中,特别关注了经销商退网、品牌厂商退市所带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售后服务等相关风险问题。通过明确厂商与经销商对于全生命周期客户管理的权益承接责任,以及退出机制流程等细则,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体系,为平衡各方利益、保障消费者权益筑牢防线,也为汽车市场在转型期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尽管需求有所回升,但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问题仍未根本改善,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得部分消费者购车决策周期拉长,导致经销商成交转化效率偏低,这也是库存下降幅度未超过去年同期的重要原因。金融端方面,八部门方案明确 “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降低消费者投保成本,同时厂家金融通过低息分期弥补前期银行高息高返收紧的影响,但金融业务毛利贡献仍未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难以对冲新车销售的亏损压力,导致全行业 GP1 持续承压。行业各方需密切关注政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豪华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9 月豪华品牌呈现 “库存快速去化、盈利深度承压” 的特征,库存系数从 8 月的1.75 大幅降至 1.54,GP1 则从 - 23.7% 下滑至 - 25.4%。尽管豪华品牌的库存有所下降,但经销商盈利端的亏损仍引人注目。此外,新能源转型滞后的传统豪华品牌仍面临客流下滑压力,库存去化主要依赖燃油主力车型,品牌内部分化持续加剧。

  分品牌来看,绿灯区域的雷克萨斯和保时捷延续了长期稳健的运营态势。对比去年同期,豪华品牌的压力更大,建议厂家进一步强化与经销商的协同联动,建立更敏捷的市场响应机制,结合政策导向与消费趋势动态调整产品策略与渠道政策,共同筑牢抗风险防线。

  2025年09月,豪华品牌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宾利、宝马和保时捷;GP1提升的前三品牌分别是雷克萨斯、沃尔沃和林肯。

  合资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非豪华合资品牌 9 月库存系数从 8 月的 1.43 微升至 1.47,GP1 从 - 24.1% 改善至 - 23.6%,呈现 “库存小幅波动、盈利略微修复” 的稳健态势。合资品牌的促销策略趋于理性,头部品牌聚焦家用 SUV、紧凑型轿车等主力车型,减少滞销车型进货量,优化库存结构的同时控制让利幅度。但需注意,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 10-15 万元市场的挤压仍未缓解,且部分地方补贴收紧可能影响 10 月需求释放,库存回升压力值得警惕。

  从具体品牌表现看,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延续稳健态势,其余合资品牌也积极适配市场变化,前期针对库存结构、盈利水平制定的调整策略在9 月逐步见效,品牌间发展差距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

  2025年09月主流合资品牌GP1提升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广汽丰田、别克和上汽大众;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长安福特、一汽大众和广汽本田。

  自主品牌市场整体分析:

  自主品牌 9 月库存系数从 8 月的 1.75 降至 1.68,GP1 从 - 12.6% 下滑至 - 13.9%,延续 “库存去化、盈利承压” 的格局,但整体表现仍优于行业均值。优势不仅源于新能源赛道的核心竞争力,还叠加了在10-20 万元市场加大促销,电池原材料价格下跌等。

  分品牌来看,问界、长城魏牌 / 坦克稳守绿灯区。品牌内部分化同样显著,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实现库存与盈利的平衡,中小品牌则仍面临客流不足、价格倒挂的双重压力。下图中这一分化格局,圆圈大小展现了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与口碑引领增长,分布位置反映了品牌在策略适配市场上的灵活性。加速调整产品、渠道策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已成破局关键。

  2025年09月份自主品牌中,GP1提升的前三个品牌是红旗、长安乘用车和比亚迪002594);库存系数下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吉利汽车、一汽奔腾和广汽埃安。

  以上为3大细分市场主流品牌市场脉搏“销、存、利”的表现。保持投资人长期稳定的收益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始终如一的使命;在此,感谢广大经销商的积极参与,同时,针对经销商的各种声音和反馈,协会将继续和厂家进一步沟通交流,希望能从具体举措上保护投资人和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希望市场脉搏的发布能进一步促进厂商共赢。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