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税从免征到减半 明年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成本将增加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还有不到3个月,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迎来调整。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车购置税将恢复征收,并设置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的上限。
新政对汽车消费市场将产生何种影响?哪些车型受影响最大?《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新能源车购置税进入收费时代
作为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新能源汽车凭借其技术创新属性,自2014年起持续享受免征购置税的政策红利,直接带动我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从不足1%攀升至如今规模,一举成为乘用车最大细分市场。根据《公告》,这一长达10年的扶持政策将进入历史性转折阶段——明年起将实施分阶段征税机制,此举也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市场化竞争新周期。
据了解,我国自2014年9月开始实施新能源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并分别于2017年、2021年和2022年3次延期,目前正处于第4次延期的下半场。该政策与新能源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协同,为快速培育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告》提出,2026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消费者购置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可继续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其中,2026年购置税减半征收,单车最高减税额1.5万元;2027年政策保持不变。减免政策与技术要求紧密挂钩,不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将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在新能源车市场中,续航能力水平不仅关系着车辆单次充电行驶半径,还决定着充电频率,是影响消费者新能源车购买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记者注意到,在《公告》技术调整要求情况中,百公里耗电量和纯电续驶里程调整被放在首要位置。
具体来看,针对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品,现行免征购置税政策要求纯电动续航里程不低于43公里即可享受,而此次技术调整后这一数值提升至100公里。新政还对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油耗标准作出明确规定,按车辆整备质量分档设定门槛。
与此同时,《公告》要求,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GB 36980.1—2025)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质量指标门槛由原750公斤、2510公斤调整为1090公斤、2710公斤。这意味着,更多车型将被纳入管理范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电耗指标提升主要是针对中大型电动车的引导性措施,确保大型车的电耗持续降低,实现高集成、低电耗、轻量化的大型纯电动车。目前来看,超过2710公斤的纯电动车的电耗压力较大,尤其是大型纯电动SUV面临降低油耗的设计改善,有利于改变当下国产电动车过长、过高、过重的SUV超重化趋势。
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962万辆,同比增长36.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连续5个月超五成。业内普遍认为,当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接近50%时,继续全额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财政压力显著增大,政策调整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每次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调整,都伴随着补贴额度的变化。此次《公告》实施后,消费者购车成本将发生哪些变化?
记者注意到,与现行车辆售价33.9万元以下可享受全额免征不同的是,明年起所有新能源车产品都需按规定缴纳相应购置税费。
按照新版计税规则,车辆购置税按购车价(不含增值税)的10%计算,减半后实际税率为5%。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以30万元车型为分界点。记者梳理发现,消费者购买30万元及以下车型,直接按5%税率计算,例如一辆20万元的新能源车需缴纳购置税8849元;30万元以上车型按10%税率计算后,再扣除1.5万元限额,例如一辆50万元的新能源车需缴纳车购税3.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并非按照购车合同签订日期确定。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读称,设置1.5万元限额旨在避免高档豪华新能源车过度占用税收优惠资源,体现政策的公平性。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新能源车型售价突破百万元,若全额享受减半优惠,可能扭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新政发布后,由于今年底前购买部分新能源车仍可享受全额免税,预计四季度将迎来一波购车高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有望突破50%,政策调整前或出现短期销量脉冲。
车企主动应对政策变化
长期以来,新能源车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被贴上“政策市”的标签。长远来看,唯有摆脱政策补贴扶持,依靠自身实现市场化发展才是解决之道。
受政策调整影响,各大车企正采取不同方式应对市场变化。主流品牌方面,通过降价或推出更高性价比车型对冲税负增加。例如,比亚迪(002594)、广汽埃安等已针对2026年政策调整,计划推出更多30万元以下高配置车型;豪华品牌方面,更注重技术差异化优势,弱化价格敏感度。例如,蔚来、理想等通过提升智能驾驶、换电服务等体验,吸引消费市场的关注度。
对于车企而言,技术门槛提高意味着研发压力加大。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弱势企业则面临淘汰风险。而这种优胜劣汰机制正是新政带来的变化——通过产业整合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能源车整体技术水平。
陈士华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走过政策哺育的规模扩张期,当前正迎来市场驱动的质量跃升阶段。
此前,每当补贴政策调整后,不少消费者为享受补贴优惠往往会选择提前购车,由此导致透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消费需求。
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延长车购税减免政策旨在“稳字当头”,避免政策断档对市场造成冲击。同时,通过动态提高技术门槛(如续航、能耗标准),引导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例如,2024年起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须满足更严格的低温续航衰减率、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
崔东树表示,《公告》要求将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严格的标准推动企业推出更高性能的车型,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在扩大市场的同时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双赢。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