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产业,即将迎来万亿元蓝海
10月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述栋在该协会主办的“2025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透露,过去十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期。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预计今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当前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在不同层面开展核技术应用,涵盖工业、医疗、农业、社会安全、科研、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从守护人类健康的精准医疗,到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改良,再到驱动工业升级、环境治理、社会安全维护乃至深空探测,核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引擎,应用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曹述栋表示,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中,核技术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尤其在辐照加工、先进制造、废水处理等方向,核技术凭借高效、清洁的独特优势,有力助推工业生产绿色低碳转型,其中电子束处理废水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如何高质高效撬动核技术应用的万亿元“蓝海”?国家层面已有布局。
202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十部委发布《核技术应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系统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锁定“到2026年,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的目标。今年9月12日,我国首部《原子能法》正式颁布,核技术应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法律形式得以明确。
曹述栋指出,得益于政策和顶层法律的有力护航,各地积极依托区位优势,加速布局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其中,四川、浙江、甘肃等一批产业园区拔地而起,逐步形成集聚发展新格局。
文/图|本报记者朱学蕊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