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LNG市场影响几何?

来源: 卓创资讯

  【导语】202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美国相关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此次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按航次计收,分阶段实施。影响来看,因美输华LNG进口量为零直接影响有限,短期推高部分成本但难撼国内价,长期政策或仍存调整空间。

  一、政策出台背景及政策内容:中方反制,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早在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关于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调查措施,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中国企业拥有或经营的船舶、中国籍船舶及中国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首阶段收费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并计划三年内逐步升至180美元。此项政策严重违背了国际贸易相关原则和中美海运协定,对中美间海运贸易造成严重破坏。

  基于此,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交通运输部于2025年10月10日发布公告,决定自同月14日起,对部分美国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以反制美方针对中国相关行业的歧视性做法,捍卫海运企业权益。

  征收范围包括:(1)由美国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拥有所有权的船舶;(2)由美国实体运营的船舶;(3)美国实体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或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的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4)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5)在美国建造的船舶。

  收费将分阶段逐步提高:自2025年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计收;2026年4月17日调整为640元;2027年4月17日增至880元;2028年4月17日进一步提高至1120元。同一航次挂靠多个中国港口时,仅首个港口收费;同一船舶年度收费不超过5个航次。

  二、反制政策对LNG行业的影响:成本增加、买卖方均承压

  1、美国来华LNG船舶到港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自2025年2月初美国关税加码之后,国内对美国LNG资源进口兴趣下降,尽管5月份对加征的“对等关税”实行关税豁免,但是自2月6日最后一艘美国资源来华后,此后至今再没有美国LNG资源靠港。在2024年,美国LNG资源进口月均来船6艘,总进口量为433万吨,在中国LNG进口结构中占比约5.6%,美国LNG资源原本占比就比较小,而国内LNG进口呈现多元化格局,美国资源减少对整体供应影响不大。因此,在2025年10月14日“特别港务费”正式实施后,预计美国来华LNG船舶到港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2、船舶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或进一步拉高LNG到岸价格

  此次中国反制措施的核心是对符合条件的美国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LNG船净吨位通常与载重吨呈正相关,以17万立方米大型LNG船为例,净吨约为8万-10万,按2025年费率计算,单航次“特别港务费”约3200万-4000万元,2028年将增至8960万-1.12亿元,这一费用占LNG船单航次净利润的40%-50%,船舶企业运营成本显著增加。成本传导至LNG贸易端,或将直接推高LNG到岸价格。

  3、卖方通过船舶调配或可避“特别港务费”,然合同约定不当或致买方承压

  在DES交付的LNG长期购销合同中,港口相关费用通常由卖方承担,这为卖方规避“特别港务费”提供了操作空间。卖方大多可通过船舶调度优化,将美籍或美资相关船舶调配至运输交付其他市场的货物,同时调度或租用非美船舶负责运输交付中国市场的LNG船货,以此避免在中国港口产生“特别港务费”,不过这类操作会增加卖方的运营复杂度。

  需要注意的是,若LNG长期购销合同在谈判时约定了DES交付模式下的港口费用上限,且明确超出上限部分由买方承担,那么“特别港务费”可能会大部分转嫁给买方;这种情况下,买方将面临额外成本支出。

  4、反制措施触及或美国核心资本

  虽然美国在全球造船及航运市场参与度不高,但美国资本却通过投资、控股等方式深度参与全球航运产业,中国的反制措施直接触及了美国资本的核心利益。具体来看中方反制措施中的征收范围,不仅涵盖美国企业、组织和个人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悬挂美国国旗或在美国建造的船舶,还包括美资控股25%及以上的船舶。这意味着,许多由美国资本支持的国际航运公司也会被纳入收费范围,这将直接增加美资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压缩其利润空间。中国对这些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美国进口终端价格势必上涨,最终可能影响美国资本的投资回报。

  5、全球LNG造船业格局或迎来调整

  在“特别港务费”政策加持下,船东们为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非美资的LNG船,从而推动非美资LNG船需求的显著增长,全球LNG造船业格局或将迎来调整。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等中资船东可能承接更多对华LNG运输订单,全球LNG运输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亚洲船东集中。同时,中小型LNG船(8万立方米以下)因灵活性优势,或成为沿海短途转运的补充选择,推动国内中小型LNG船建造需求增长。

  三、如何看待政策反制措施?

  一方面,从贸易与产业平衡角度看,中美在LNG、农产品、高端制造等领域存在深度互嵌的经贸关系。中国是美国LNG的重要进口市场,若“特别港务费”长期落地,不仅会推高美国LNG对华出口成本、削弱其价格竞争力,也可能导致中国进口商转向卡塔尔、澳大利亚等替代货源,进而影响美国能源企业利润与出口规模。

  另一方面,从全球供应链稳定性考量,该政策若持续实施,可能引发全球航运业的连锁调整——美资航运企业为规避成本或加速“去美资化”股权重组、调整全球航线布局,而中国港口也需应对船舶挂靠结构变化带来的货源波动与运营适配挑战。这种结构性调整可能短期影响全球LNG、集装箱等货物的运输节奏。

  因此,尽管中美双方就“特别港务费”政策形成直接对垒,但当前美国输华LNG资源量已降至零,该政策对美国LNG出口中国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从短期来看,其影响或主要集中于运营层面:一方面,美资背景或美股上市企业的船舶在华港口靠港将受到波及,运输成本随之抬升;另一方面,LNG接收站的资源成本也可能因之上涨。不过,鉴于国内LNG需求当前处于疲软状态,这一系列成本端的变化预计难以对国内LNG终端价格形成显著拉动。从长期视角出发,随着中美后续相关谈判的推进,双方仍存在对该“特别港务费”政策进行调整乃至取消的可能性,其长期影响亦存在较大弹性空间。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