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应适应需求变化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质效提升

来源: 金融时报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基础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质效提升,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完善并做强农业产业链。以上均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随着农村地区和农业结构变化及生产模式的迭代,金融供给方也应适应其变化,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近年来,记者采访中发现,针对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与金融机构相对固化的准入条件存在不匹配情况;另一方面,大部分经营农业的主体获得贷款仍然主要以经营者个人作为贷款主体,其企业或合作社均很难作为承贷主体,因此,贷款额度和期限均受到较大限制。同时,近几年,由于一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到市场波动及同业竞争强度加大的影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盈利能力下降,致使对资金的需求更加紧迫,加之金融机构多头授信的影响,导致部分金融机构投放贷款趋于谨慎,农村金融的供需关系亟待优化。

  事实上,农业生产经营无论从生产端,还是流通端,都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种植、养殖、加工等主体越来越走向集约化、订单化、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化和智能化,农业生产资料的高效重构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基础,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改良土壤、购买先进设备以及相关技术创新,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能够充分理解上述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身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性,根据不同经营主体所在产业的发展情况,给予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设计。

  当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或为提升农产品质量而优化生产方式时,这类投入的回收周期往往都比较长,资金的周转效率较低,而经营主体的需求与金融供给主体提供贷款期限往往不匹配。尽管近年来续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主体的压力,但仍不能有效支持农业融资的中长周期需求。

  一段时间以来,县域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息差持续收窄,机构盈利能力下降,这导致金融机构要最大化地降本增效。部分地区出现了合并网点或减少网点工作人员,减少客户经理的情况。虽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部分解决了服务效率问题,但是,农村地区仍然大量需要金融机构“地面部队”的“走千访万”,这也是从扩大服务广度到做好服务深度的现实需求。如果人员力量和能力跟不上,这对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满足,也将成为一种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许多主体获得银行贷款都只能以个人名义,或者在资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协议中还要附带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有的甚至要把其家人也设为无限连带责任人。金融机构更多从风控的角度考虑,但是,这种贷款方式对于经营主体而言,可能会更加谨慎从银行借贷,从而制约了其发展。这就需要,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政策有相应的配套支持。也就是说,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准入及风险管理要求要有一定的容错空间,否则,一方面,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很难发放,另一方面,门槛过高将阻碍经营主体的发展。

  此外,金融机构需要重点挖掘“增量”,而不是陷入“存量的竞争”。当农业经营主体为适应市场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创新产品,提升自身竞争力时,其资金需求就成为“增量”。例如,记者在采访中遇到某茶产业经营主体,其在尝试从茶中提取有益物质,用于保健、美容等领域。这是一个把传统茶产业延伸至大健康领域的探索,需要在研发、生产、市场等方面投入较多资金。面对这种产业延伸和资金增量的需求,金融机构应深入调研市场情况,结合经营主体资金需求情况,给予信贷增量的支持。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面对农业生产经营质效提升的要求,应创新更多符合经营主体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摒弃传统思维,紧密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提供更多定制化产品。同时,完善自身服务能力,做好存量挖潜及增量拓展,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释放金融动能。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