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速度铸就“磁王”:全国首款无重稀土50SH诞生
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10月15日,当“万千气象看四川”采访团走进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永磁”)的生产车间,眼前的景象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想象:高度自动化的产线有序运转,寥寥数名工人操作着控制面板,仅这一个车间,每年就能产出高达8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
“我们一个车间80名工人,一年产量八千吨。”巨星永磁常务副总经理黄浩在现场向记者介绍,语气中透着自信。而这高效运转的产线,正见证并产出着中国稀土产业的一项重大突破——2025年5月,全国首个“无重稀土50SH”高性能磁体就在这里诞生。
技术破局:摘下永磁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无重稀土50SH”的横空出世,究竟意味着什么?它解决的正是我国稀土新材料领域长期以来的“痛点”。
在采访中,黄浩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与传统工艺相比,这项新技术可以在磁性能相当的情况下,有效节约重稀土。”他进一步解释,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的“心脏”,而重稀土(如镝、铽)是保证其耐高温、抗退磁性能的关键。
巨星永磁成功研制的无重稀土50SH牌号磁体,在保持同等高性能的同时,大幅削减甚至摒弃了对重稀土的依赖,不仅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永磁材料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绵阳速度”:从破土动工到行业头部的奇迹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令人惊叹的“绵阳速度”和“巨星效率”。
“2022年7月开工,到2023年2月底,我们只用了七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及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实现了从毛坯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黄浩对记者回忆道,“在这个行业,一般建厂到投产要花三年时间,我们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
建设速度只是开端,市场开拓同样迅猛。黄浩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扎实的数据:投产首年,仅用三个月即实现产值过亿;第二年产值从1.8亿元跃升至7.8亿元;“今年我们非常有信心能突破15亿,明年的规划是30亿。届时,绵阳巨星永磁就将成为整个行业的头部企业。”
这份底气源于过硬的产品力。公司注重研发,已成功实现无重稀土54H、48SH、50SH的批量生产,并攻克了56H、58SHT等更高牌号。截至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132件,并快速获得了包括比亚迪(002594)、吉利汽车在内的行业头部客户认可。
链主效应:一颗“磁石”激活一条产业链
作为四川省首批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巨星永磁的落户,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产生了显著的集聚效应。
“我们的加工过程吸引了优秀的加工企业,吸引了4家加工商从宁波、赣州等地过来,来了之后三个月就投产,目前订单饱和。”黄浩介绍道。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巨星永磁正强力地将上下游企业“吸附”到绵阳,从资源端到制造端再到应用端,串珠成链,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这一成就,被黄浩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依托四川作为中国稀土资源重镇的天然禀赋;借助绵阳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为代表的雄厚科研人才基础;再加上从省到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自身对研发创新的不懈投入,共同铸就了这条从资源高地迈向制造高地的跨越之路。
在黄浩的描绘中,巨星永磁的蓝图清晰而宏伟:致力于在2025年实现2.5万吨年产能,跃居全球单体工厂规模第一,成为全球一流的永磁材料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这颗在绵阳迅速崛起的“磁星”,正以其强大的“磁力”,重塑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产业格局。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