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行谈中国稀土政策调整:德银看大国博弈,美银看非中供应链替代机会

来源: 智通财经 作者:智通编选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调整后,外资大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解读。

  近日,德意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站在大国博弈的宏观视角剖析中国稀土政策,关注短期博弈节奏;而美国银行则聚焦长期投资价值,认为非中稀土企业的稀缺性将持续凸显,推荐两家海外稀土龙头企业。

  01

  德银:稀土是半导体谈判战略筹码

  德银从宏观地缘视角出发,将此次管制解读为中国应对美国压力、争夺谈判主动权的关键动作,核心观点包括:

  美国政策加码引发反噬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出口限制扩大至 “被列入实体持股50%以上企业”,同时对中资船舶征港口费、制裁涉伊朗石油交易中企,削弱中国对 “贸易休战” 的信任。

  中国核心目标锁定 “半导体议题”

  中国首次将稀土管制与半导体参数直接挂钩 ——对14nm以下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所用稀土及设备实施许可,完全对标美国对中14nm芯片、128层存储芯片的限制,形成 “等价交换”谈判逻辑。

  德银判断,“降低关税”并非中国首要目标,当前中国出口表现良好,相比之下 “获取技术与战略让步”更紧迫。

  02

  美银:非中稀土供应链有溢价

  美银的研究报告更侧重行业实际影响与投资标挖掘,认为中国新政将推动稀土价格分化与海外产能价值重估,核心结论包括:

  1.价格分化趋势 “箭在弦上”

  美银预测,2025年下半年钕镨均价将达85美元/千克,2026-2029年维持83美元/千克,2030年后名义价格将上升至110美元/千克;重稀土铽、镝价格涨幅更显著,2030年分别达1680美元/千克、426美元/千克,核心驱动是 “各国政府资金支持下的非中供应链建设成本转嫁”。

  2.非中产能成 “稀缺资产”

  美银强调,当前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链仍处于起步阶段,具备规模产能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维持对莱纳斯稀土与MP材料公司的买入评级,并上调莱纳斯稀土目标价至29.50澳元,此前为15.7澳元,核心逻辑包括:

  稀缺性:莱纳斯稀土是中国以外唯一具备轻稀土(钕镨)与重稀土(镝铽)规模产能的企业;

  战略价值: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政府明确支持 “非中供应链”,莱纳斯稀土获政策红利(如美国国防部建立非中稀土定价机制)

  估值溢价:莱纳斯稀土估值有望向全球同行靠拢,当前议价能力提升,风险(如产能延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显著降低。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