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粮食生产“四位一体”保障体系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房文彬

  今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置于治国理政的核心地位。从黑土地的麦浪到江南的稻田,从田间的种子到仓中的储粮,中国饭碗的安全离不开全链条的坚实守护。中国人保601319)紧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保险+科技+服务”为核心,运用“种—管—收—储”四位一体保障体系,为粮食全生命周期护航。

  “天空地”科技网让防重于赔

  “种”是粮食安全的起点,底气源于精准保障。中国人保紧扣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为抓手,为农户破解“天灾”“价跌”双重困境。

  在江西湖口,有1600余年种植历史的大豆迎来“全链条保障”,综合收入保险为2375亩大豆撑起178万元“防护伞”;在内蒙古,创新推出的主粮节气气象指数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从灾后赔付向风险减量升级,为1145万亩主粮提供91.73亿元保障,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安心”扎根。

  从被动赔付到主动防控,科技是中国人保守护粮食安全的核心利器。

  在山东德州13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时运转,卫星俯瞰墒情、无人机巡查长势、田间设备盯防病虫害,风险预警图让隐患早发现;在海南“粮保宝”水稻制种基地,整合卫星遥感、土壤墒情监测等技术,为1.7万亩制种田提供全周期风险管控。

  全周期保障让丰收粮变“值钱粮”

  抢收季的“精准服务”,藏在保险人的无人机镜头里。

  在浙江象山水稻倒伏灾情突发时,中国人保查勘员用无人机1小时完成310余亩受灾田查勘,高清影像让定损精准高效;在重庆遭遇汛情时,中国人保“无人机+耘智保”技术处理千余件水稻灾情案件,查勘效率提升60%,让理赔迈入“高效时代”;在陕西咸阳遭遇旱情时,中国人保联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不到1个月完成13个县区小麦查勘,11.74万元理赔款及时到账,“人力+科技”双保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让丰收不打水漂。

  粮食入仓不是终点。中国人保用创新保障,让丰收粮变成放心粮、“值钱粮”。例如,浙江南浔的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借助“长三角稻谷价格监测平台”,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守住价格底线,引导“优粮优产、优粮优储”,从源头夯实粮安根基。

  中国人保表示,将持续升级科技赋能,拓宽保障边界,让每粒粮食都能安全归仓,让亿万农户的种粮底气更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