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交会不再只是卖货,中国外贸在比拼什么?
□ 大河财立方记者闫文瑞王宁宁文洪昊旸摄影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不确定性因素交织的当下,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燃起了一把不一样的“火”。本届广交会分三期举行,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这场跨越69载的“中国第一展”,以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外贸转型的信号,也为全球贸易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
信号一:从制造到智造,新质生产力正重塑外贸竞争力
本届广交会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AI家电、具身机器人、外骨骼装备、智能艾灸机器人等硬科技产品密集亮相,不再是“秀肌肉”,而是实实在在的订单引擎。海尔接入大模型的AI冰箱、越疆的按摩机器人、凌度可越障20cm的清洗机器人等,都在现场收获高意向订单甚至直接成交。这些产品背后,是中国企业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从代工出口向技术出海的实质性跨越。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外贸企业撬动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
信号二:市场策略从广撒网到精耕作,定制化与信任构建成关键
“老广交”们不再依赖低价竞争或泛化推销,而是通过深度市场洞察,推动产品与服务的精准适配。河南康拜恩针对非洲气候定制大冷凝器冰箱,隆鑫机车瞄准非洲基建与农业需求推出燃油三轮,合塑实业在加纳热销东风Z9皮卡……这些案例说明,中国企业正从“我能生产什么”转向“你需要什么”,并通过本地化仓储、验厂邀约等方式,构建起以信任为核心的长期合作关系。
信号三:内外市场协同、“一带一路”深化,外贸格局更趋立体
本届广交会首次设立“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专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帮助外贸企业依托“同线同标同质”优势拓展内需市场。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数量持续增长,巴西、中东、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订单增长主力。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寻找平衡,实现从单点出海到全球织网的战略升级。
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本届所呈现的不仅是展位与人气的火爆,更是中国供应链在科技赋能、市场洞察与全球布局上的全面进阶。外贸不再只是接单生产,而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信任与适配为纽带、以内外市场为双翼的体系化竞争。中国制造,正在广交会的舞台上,完成从价格取胜到价值共赢的历史转身。
责编:陶纪燕|审校:李金雨|审核:李震|监审:古筝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