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油鸡资源开发日渐深入

来源: 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桑雪骐)记者从10月19日举办的首届(2025)北京油鸡美食文化节上获悉,作为北京重点保护品种资源的北京油鸡在北京林下养殖规模已达20万只,在全国达到了200万只,其资源开发也更加深入,让消费者的餐桌上有了更加丰富的品种选择。

  据了解,北京油鸡又名中华宫廷黄鸡,在北京已有300年养殖历史,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优质地方鸡种,其以外貌独特,肉味鲜美,蛋质佳良而著称,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也是北京市地理标志产品。

  据介绍,本次文化节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举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刘华贵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相比普通鸡种的35—40天成长周期,北京油鸡需要饲养110天到120天,散养更是需要140天到150天才能上市。由于其生长周期长,肌肉中游离氨基酸、肌内脂肪等风味物质沉积丰富,只加水和盐就可以炖出非常鲜美的鸡汤,炖汤后的肌肉紧实而不柴。而且,北京油鸡鸡蛋中卵磷脂含量也高于普通鸡蛋30%。

  熏鸡、盐焗鸡、参鸡汤……文化节现场,记者看到多种以北京油鸡为原料加工制作的产品。“这个鸡蛋黄上怎么会有一圈一圈的图案?是染色上去的吗?”看着盘中的鸡蛋,记者询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初芹告诉记者,这是通过给蛋鸡轮番饲喂补充了天然虾青素(雨生红球藻粉)和天然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物)饲粮生产出的“年轮”鸡蛋,并非染色而成。这样生产出的鸡蛋,不仅蛋黄呈现树木年轮一样的视觉效果,鸡蛋还富含虾青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

  作为北京市家禽创新团队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类科学与营养创新团队在文化节上展出了盐焗鸡、炒鸡、卤鸡心等产品。“我们以北京油鸡为原料,开发出了多种即食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团队执行首席研究员王振宇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该团队开发出产品后会先在内部进行测评,产品成熟后会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根据北京油鸡的风味特点,后期会研发更多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