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透支利率迎来“千人千价” 优质客群享免息特权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持卡人在免息期内未全额偿还账单欠款时,银行将从透支记账日起收取万分之五的日息,而如今这一惯用的透支利率正悄然发生改变。近日,多家银行对信用卡透支利率进行调整,打破“日息万分之五”的透支利率标准。
“针对优质客群,提供比现行标准较低的透支利率标准,是信用卡业务差异化经营的一种体现。”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在利率下行期,透支利率的稳步下调有利于信用卡更好地发挥消费金融功能,为扩内需、促消费提供支撑。
利率下调打破“一口价”惯例
9月28日,光大银行(601818)发布公告称,调整透支利率的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折算年化利率为12.78%至18.25%)”调整为“日利率最高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最高18.25%”,自9月29日起生效。
在此之前,光大银行明确,透支利率调整为“日利率0至0.05%(年利率0至18.25%)”。也就是说,光大信用卡优质用户有望享受0息透支服务。这标志着信用卡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落地。
记者注意到,在光大银行打破透支利率“一口价”后,部分国有银行也在公开信披露渠道或信用卡领用协议中,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进行优化,将“日利率0.05%”调整为“日利率0.035%至0.05%”,最终利息以账单为准。
记者调查发现,透支利率的下调在政策端早有迹可循。2016年4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关键变化是发卡银行可以在信用卡透支利率0.05%/日的标准上打七折执行,即0.035%/日,以年化计算,从18.25%最低降到12.78%。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允许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定价。今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拟修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份规范性文件,删除“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下限管理”的表述。对于这一调整,业内人士普遍解读为透支利率下限即将正式放开,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规模萎缩转向精细化运营
不过,此前行业内仅昆仑银行全面推行透支利率市场化,所有产品日利率统一为0.04%。广发银行曾在2021年推出优惠,部分信用卡首6个月透支日利率低至0.035%或0.04%,但均未触及0利率区间。为什么信用卡透支利率今年会出现松动?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多家银行下调透支利率并引入弹性区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信用卡市场规模持续萎缩,银行需通过差异化经营手段留住存量客户;二是消费贷产品普遍采用低利率策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督促银行调整策略。
今年发布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和《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提振消费,丰富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以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在政策推动下,银行消费贷利率大致在3%左右。相比信用卡年化18.25%的高利率,有大额资金需求的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消费贷。
在“花呗”“借呗”“白条”等诸多信贷产品的挤压下,信用卡早已步入下行周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共计7.15亿张,较2024年末减少约1200万张,降幅达1.65%;较2023年末减少约5200万张,降幅达6.78%。
在董峥看来,随着透支利率上下限放开,信用卡将进入“千人千价”时代,对客群的分层运营不再停留在口号层面。未来,预计会有更多银行加入这一调整行列,采取“高价覆盖高风险、低价争夺高端客户”的差异化策略。
部分银行已经采取行动,借助AI、数智化工具等对海量客群信息进行自动化采集、分析与挖掘,进而生成专属客户标签。随后,从客户属性(年龄、职业、收入)、服务权益(额度、期限、积分、年费)、消费行为(频次、偏好、场所)等多个维度切入,搭建起360度立体客户画像,最终通过模型精准判断:哪些客户可享受0透支利率、哪些客户应发放积分券、哪些客户能纳入高端权益包,避免“千人一面”的同质化服务。
理性消费保持好个人信用
“以前不管什么情况,利息都一样高。现在信用好就能换来低利率,大大降低了用卡成本,提高了用户用卡积极性和忠诚度。”资深卡友余先生对此十分赞赏。余先生表示,光大银行已率先采取行动,未来大概率会有其他银行相继跟进,对于用户而言,在信用卡选择上拥有了更多对比和自主挑选的权利。
10月18日,记者登录阳光惠生活APP查询自己的信用卡透支利率,结果显示日利率为0.05%。另一位光大信用卡用户告诉记者,他的透支利率也还是日息万分之五。
多数持卡人的透支利率仍为日息万分之五。记者截图自阳光惠生活APP
光大银行是否为虚晃一枪?光大信用卡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具体利率将根据持卡人资信状况、用卡记录等动态调整,0息主要针对长期信用良好、还款意愿强的核心客户。
从已落地的政策看,银行判定“优质用户”有着明确标尺。以光大、民生银行为例,要求信用记录无瑕疵,近两年无逾期、无套现记录,征信查询次数每月不超过3次;用卡行为稳定,每月有真实消费(如商超、餐饮),不长期空卡、不单一渠道大额刷取;客户贡献度高,包括新户或本行房贷、理财客户,或月均消费超5000元的活跃用户。因此,0息并非免费午餐,用户要想享受,可能需要作出相应配合,比如优化日常刷卡习惯,或是将资产绑定在该银行。
专家表示,0息不是普惠福利,而是银行用价格筛选客户的开始。未来能否拿到低利率,取决于个人征信、收入稳定性及与银行的综合往来。对消费者来说,保持良好信用记录、多渠道比价,才能真正享受到透支自由带来的红利。专家同时提醒,低利率≠随便透支消费,透支利率是从刷卡日起按全部透支金额计息,逾期代价更大,理性刷卡才是“最优利率”。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