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释放 天然气消费增长寻得新引擎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以真金白银重点支持工业节能改造与煤炭清洁替代。此举为天然气行业注入强劲动力,将在工业燃料、电力调峰及低碳技术三大领域直接开辟明确的增长路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通过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电力、钢铁、建材、石化等高耗能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并推动煤炭清洁替代与低碳技术创新。该政策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资金支持,预计将显著拉动天然气在工业燃料、电力调峰及低碳技术融合等领域的消费需求。
一、明确五大支持方向天然气行业迎来新机遇
《办法》围绕五大方向部署资金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1、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全面覆盖
涵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推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实施规模化改造,并支持供热、算力等基础设施能效提升。
2、煤炭清洁替代获重点支持
重点支持煤电机组和煤化工项目低碳化改造,推动食品、纺织、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同时,鼓励城乡居民采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供暖方式。
3、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绿色分拣中心建设,以及可降解塑料和“以竹代塑”产品的生产与应用。
4、低碳示范项目引领技术突破
鼓励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推动零碳园区、零碳运输走廊建设,支持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以及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
5、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监管支撑
重点支持政府投资的碳排放计量、统计、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在资金支持比例上,除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对地方政府按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支持60%至80%之外,其余项目原则上支持核定总投资的20%,中央和国家机关项目可获全额安排。
二、三重机遇开启天然气消费增长路径清晰
作为当前最现实、最成熟的清洁替代能源,天然气将在本轮政策推动中迎来三方面的发展机遇:
1、工业“煤改气”步入加速通道
政策明确将食品、纺织、造纸等行业的燃煤锅炉、窑炉清洁替代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天然气凭借其供应稳定、改造成本低、燃烧清洁等优势,成为替代煤炭的首选能源,工业领域天然气消费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近期,河北、湖北等地已针对部分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出台清洁能源替代方案,进一步推动天然气在工业燃料中的替代进程,显示出地方层面已积极落实相关转型举措。
2、气电调峰价值进一步凸显
尽管当前政策着力于煤电低碳化改造,但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天然气发电凭借快速启停、灵活调峰的特性,将在保障电网稳定、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气电发展打开长期空间。
据卓创资讯(301299)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已投产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约达151,058MW,较2024年底增长5.8%。预计未来两年,国内天然气发电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气电装机容量有望再增超过50,000MW。
3、推动天然气与低碳技术融合
近年来,我国在天然气与低碳技术融合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例如,浙能集团于2025年8月成功研制出兆瓦级天然气混氢燃机,其1.5兆瓦样机在掺氢及纯氢工况下运行稳定,热效率超过28%,氮氧化物排放低于50mg/Nm,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未来随着政策对“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天然气企业可积极布局天然气掺氢、天然气制氢、碳捕集等技术研发与示范,拓展天然气在清洁能源体系中的战略角色。
三、中央资金撬动转型政策引导强化天然气战略地位
《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以真金白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决心。对天然气行业而言,这一政策不仅直接拉动工业燃料替代的即时需求,更为气电调峰和低碳技术融合提供了长期发展基础。
总体来看,该政策通过资金支持明确了三大发展路径:短期看工业“煤改气”的需求爆发,中期看气电调峰的稳健增长,长期看低碳技术的价值重塑。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天然气已从过渡能源升级为关键桥梁,其市场空间与战略价值将进入新一轮提升周期。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