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羽绒服更暖和?对比显示:国标多项指标严于国外标准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燕京)不少人觉得进口羽绒服比国产的更暖和。基于这种认识,进口的羽绒服动辄上万元也有人趋之若鹜。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共同发布的《国货潮品(羽绒服)国内外标准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羽绒服标准已与国外标准全面比肩,多项指标要求更严格。
据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盛介绍,首先,从羽绒标准的关键指标来看,我国标准有着独特优势。以蓬松度为例,与欧洲、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我国的要求更加明确。其次,在清洁度方面,对比各国指标标准,我国羽绒标准对产品的清洁度要求较为严格,高于欧洲和美国常规要求,等同于日本标签标准和美国超清洁标准。耗氧量也是衡量羽绒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羽绒标准对产品的耗氧量要求严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美国常规标签标准要求。残脂率同样如此,我国标准对产品的残脂率要求严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美国标签标准要求,与日本标签标准要求接近,从细节处保障了羽绒产品的品质。
此外,在羽绒项目指标上,我国标准更为严格。在绒子含量方面,我国要求严于欧洲、加拿大,与日本等同;绒丝和羽丝指标优于多数国家;陆禽毛含量要求高于多国;杂质指标要求最严。在羽绒分类和鹅毛绒含量比例上,我国标准分类简洁,指标要求等同于美国、日本,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另据介绍,充绒量是影响羽绒服保暖性能的关键因素。澳大利亚、加拿大标准并没有对充绒量作出要求,这可能导致服装的充绒量无法把控和监督。欧洲、日本和美国充绒量允许偏差为明示值±5%。而我国标准要求充绒量与明示值偏差不小于-5%,这一规定一方面保证了羽绒服的品质,防止服装充绒克数比明示少,影响保暖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充绒克数多,并不影响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判服装不合格,这也是对生产单位的一种友好考量。
我国羽绒标准还有诸多独特之处,要求对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和成衣防钻绒进行考核,体现对实用性和安全性的重视。此外,团体标准有粉尘含量、胶水绒等首创考核项目,对功能和舒适性也有全面要求。
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路妍表示,我国羽绒标准与国际接轨且水平相当。2022年到2025年检测大数据显示,在高标准下,我国羽绒服质量合格率高,新增指标合格率逐年提升。这表明我国标准体系完善、监管有效、企业自律。消费者选购时,不必盲目迷信进口,应关注产品实际品质和标准认证。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