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带来储能新机遇
近日,君联资本、联想创投共同投资企业宁德时代(300750)宣布其钠离子电池通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认证,成为全球首款获此认证的钠离子电池。
据悉,上述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在其引导下,钠离子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钠离子电池为何受关注?
钠离子电池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其背后是一系列显著优势。
● 资源丰富,成本更低
钠的地壳储量远高于锂,量产后钠电池材料成本预计比磷酸铁锂电池降低30-40%,可显著降低电池制造成本
● 高安全性与耐低温性能
钠离子电池在-40°C的极寒环境下仍能保持电化学稳定,能适应高纬度、严寒地区等极端气候条件,安全性能优异
● 产线兼容,扩产迅速
生产工艺和设备与锂电池高度兼容,现有产线经改造便可快速转产,加速产能释放
● 循环寿命长
其理论循环寿命可达数千次,在规模储能的长期使用中可展现出色的经济性
多场景应用:
商业化落地前景广阔
基于钠离子电池的经济特性,其应用场景正在迅速拓宽。
● 电动汽车领域
在A0级、A00级车型及轻型电动车上,钠离子电池凭借高安全、低成本的优势,成为重要动力解决方案
● 可再生能源配储
因其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钠离子电池非常适用于风光电站的平滑输出和电网侧调峰
● 备用电源与家用储能
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备份电源、家用储能等细分市场,钠离子电池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此外,其优异低温性能还为特种车辆、户外电源等利基市场开辟了新空间。
其中,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市场的战略价值尤为凸显。储能市场连接能源生产与消费两端,更是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枢纽”,其价值正在被不断放大。
钠离子电池并非对锂电池的简单替代,而是对现有能源存储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扩展,正持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与市场机会。
钠离子电池核心商业模式主要围绕“峰谷套利”展开,这一模式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初始投资成本极为敏感,而钠离子电池凭借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的特点,展现出更突出的经济性。
在电网侧,它可用于调频、缓解输配电阻塞;在发电侧,可配套风电场、光伏电站,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提升并网质量;在用户侧,则为工商业园区、数据中心等提供备用电源与需求侧响应服务。
目前,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市场中已从早期的户用或小型储能逐渐迈入中到大型储能和电网级应用。2024年已有钠离子电池首次用于大容量储能电站。
然而,储能市场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单一技术路线难以满足所有需求,这也决定了必须由多种储能技术路线协同发力,才能支撑能源体系的稳定与高效运行。
新型储能:
多元技术路线产投协同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主要技术路线向商业化应用过渡。
在新型储能领域,联想控股体系以投资的形式,积极助力国内具有自主储能技术路线的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共同助力储能产业形成多元协同、多技术并进的发展格局:
压缩空气储能
联想之星所投企业中储国能
● 国际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 首次突破100MW、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套核心关键技术
● 建成河北张家口100MW、山东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
● 推动全球新型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化进程达到百兆瓦级规模
钒液流电池
君联资本所投企业融科储能
● 构建覆盖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数百项专利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
● 在建与投运的钒电池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市场60%以上
● 钒电解液材料占据全球80%份额
氢能
弘毅投资所投企业国氢科技
● 国内氢能领域唯一实现材料级自主化的领军企业
● “氢腾”燃料电池已形成系列化产品谱系,累计交付2000+台套
● 车辆运营覆盖全国多地,累计纯氢运行里程4000+万公里
● 2025年3月首次在南极成功发电,突破极端环境应用限制
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多技术路径储能共同发展,我国的能源储备体系将更加灵活、多元、安全。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