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数据共享:从“信息孤岛”到“数据通车”的关键一跃

来源: 天津市大数据协会

  人人都在谈数字政府,但很多群众依旧办一件事要跑多个窗口,重复填很多表。问题不是技术不够强,而是政务数据共享还没有真正发挥价值。如果数据像道路一样互联互通,群众办事会不会更快?企业发展能否更顺?城市治理能不能更精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政务数据共享到底难在哪、为什么必须做、又该怎么做。

  一、现状:数据有了,却“用不起来”

  很多地方政府都做了信息化建设,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公安有人口系统,教育有学籍系统,医保有参保系统,市场监管有企业信用系统……看起来“信息充足”,结果却成了“信息孤岛”。

  曾经有位安徽的小伙子,在当地创业办公司。他说最痛苦的不是融资,而是跑手续: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社保登记、税务登记……同一份身份证复印件交了7遍,同样的企业名称、注册地址输入了7次。为什么?因为部门之间“数据不互通”。

  这就是现实困境:表面数据多,实际业务慢;部门都说有系统,但系统之间**“不说话”**。所以,政务数据共享不是可选项,而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必修课。

  二、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机制

  很多人觉得政务数据共享是技术问题,用接口打通、数据集成不就行了吗?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真正的挑战在于: 1. “数据怕出事”——风险顾虑大

  很多部门担心共享数据会泄露责任难担,所以宁愿不共享,也不敢共享。

  2. “数据不给用”——利益不一致

  数据就是资源,有的部门把数据当“私产”,共享起来态度含糊:“可以共享,但你要先发函审批——层层盖章”。

  3. “数据不好用”——标准不统一

  同样是姓名,有的系统叫“姓名”,有的叫“客户名称”,还有的叫“用户户主名”。结果一合并就乱套。

  所以,政务数据共享难的不是把线连起来,而是把责任、安全、标准这些“底层逻辑”理顺。

  三、路径:让数据“愿共享、能共享、会共享”

  要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不能只喊口号,要有可落地的方法。 1. 先从民生高频事项突破

  比如跨省通办中的“电子社保卡”。过去办卡要跑社保大厅,现在通过政务数据共享,身份信息联网核验,全国95%地区可在线申领。从“群众痛点”突破,部门反而更愿意配合。

  2. 共享有边界,安全可控

  数据不是“裸奔”,共享不是“开放下载”。浙江就做得很好:数据共享必须“最小够用”,办企业只查“营业相关信息”,办社保只查“参保信息”。既共享效率,也守住安全底线。

  3. 让数据真正“跑起来”

  福建某地建设了“企业一件事一表单”系统,把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开公司只需要提交一张表、跑一次,审批从原来平均5天缩短到1天。这才是群众要的数字化红利。

  结语:政务数据共享不是技术革命,而是治理升级

  政务数据共享,不只是把数据串起来,而是把政府服务变得更聪明、更主动、更有温度。它决定了数字政府的质量,也关系着城市营商环境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进入政府业务场景,谁掌握政务数据共享主动权,谁就能率先迈向“智慧治理”。

  政务数据共享,不该只是口号,而应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服务体验升级。

  你觉得政务服务还有哪些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来改善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