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举行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王林

  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十年携手能源变革创新领航绿色未来”。

  10月23日—25日,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以下简称“本届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绿色低碳与人工智能(AI)元素相互交织是本届论坛主要亮点,通过采购绿色电力证书和苏州本地碳普惠减排量实现“碳中和”办会,与本届论坛主题“十年携手能源变革创新领航绿色未来”完美契合。

  氢能摆渡车悄无声息地滑过会场通道,志愿者身着再生纤维服装微笑引领,AI“数字人”流畅解答嘉宾疑问……这些绿色、高效、智能化的鲜活场景,显示出我国能源经营主体的创新力和活跃度,同时也是对外媒评价“中国是全球首个兼顾能源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国家”的生动回应。

  发展中国家是能源转型主力军

  近年来,全球能源体系经历深刻变革,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一场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图为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主论坛现场。王林/摄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指出,自2015年发起以来,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已走过十年历程。这十年,国际能源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能源转型之路,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和普遍行动。中国坚持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为全球能源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年来,我国始终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能源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实现多个“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已经成为能源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策源地。

  本届论坛发布的《2025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显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在能源变革速度排名中显著优于能源变革指数表现,展现出这些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巨大转型潜力。中国、巴西等国家人口总量大、人均GDP相对较低,资源相对丰富,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深化改革能源体制、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变革的决心坚定、动力强劲,推动其能源变革进入领先行列,充分说明了决心与动力对能源变革的重要性。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作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投资国,中国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能源转型,这种深度参与从根本上加速了这一进程。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不可逆转,国际社会应凝聚合力,共同构建一个以清洁能源为载体、更韧性、智能与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发布《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发展2030苏州愿景》,呼吁各国在保障能源安全、激发创新活力、释放转型势能、提升能源可及、畅通要素流动、动员全球资本等方面深化合作交流。

  能源好物全面彰显“中国智慧”

  《中国能源报》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论坛举办产生的1091.70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通过300张绿色电力证书抵消电力排放130.89吨,通过苏州本地碳普惠抵消其他排放960.81吨,在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见证下实现碳中和。

  ▲图为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主论坛现场。王林/摄

  围绕“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乡能互补与综合利用、能源输配、智慧能源数字化应用”五大板块,聚焦“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本届论坛发布来自能源央企和民企的50余个中国能源好物,向全球输出“中国智慧”,其中包括“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钙钛矿光伏组件、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百万千瓦级并网友好型风光储场站群智慧集控系统……核、储、风、氢、光一个不落,全方位展示出我国能源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

  一组组数据见证我国绿色发展成就: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1.7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装机超过11亿千瓦。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60%,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正式成为电力供应的核心力量。

  我国是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截至目前在运核电机组达59台,总装机容量为6248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53台,装机容量达6293万千瓦,总装机规模已突破1.25亿千瓦,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发展氢能是加快实现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和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的新引擎。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全球占比超50%,累计建成投运加氢站超540座,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2万辆。氢能关键装备和氢基绿色能源加速“出海”,助力全球碳减排。

  数字化推动能源行业加速变革

  全球能源变革是一场涉及技术突破、产业重构、制度创新和全球协作的深刻革命。《2025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显示,AI与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能源体系的供需格局、技术路径与安全架构,呈现双向互动。

  ▲图为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主论坛现场。王林/摄

  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有力推进核心技术装备“补短板、锻长板”,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建设能源强国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AI扮演着愈发关键的“智慧大脑”角色。南方电网公司开发全球首款电力系统智能仿真专业大模型——“大瓦特.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利用基于物理约束神经网络的AI技术,依据新能源发电状况,快速精准分析电网安全边界,动态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有效解决新能源变化无常、难以计划带来的难题,最大限度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针对新形势下的大电网安全风险,南方电网公司总工程师李建设指出,新能源极高渗透率稳定运行的机理认知与风险防控是当前国内外亟需攻克的重大难题,应更加注重“电力+气象”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的前瞻引领、数智转型的全面赋能、市场机制的核心作用、团结治网的系统观念,以及国际合作的开放共赢。

  在核电领域,数字化转型已渗透至核电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今年4月,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核电”正式发布,该系统深度融合AI、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核电站装备智能化升级。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数字化所副总监于潇介绍说:“我国核电建设正打通设计、制造、建安、调试等关键数据,工程管理正由‘文件驱动’向‘模型驱动、数据驱动’转型。”

  在氢能领域,我国积极推进科技装备创新,近年来已累计发布5批次共27项氢能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单,并推动首台(套)装备推广应用;助力海外大型氢能项目建设,深度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推动建设全国氢能信息平台,全面夯实行业管理基础。

  在能源数智化转型方面,加快推动能源产业与AI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煤电油气各品种、产供储销各环节,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应用边界不断延伸,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同时,算力电力协同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新模式,能源更好地支撑AI发展。

  文 |本报记者王林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