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本报讯(记者王小月)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发展研究白皮书(2025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后市场正站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传统维保需求逐步收缩,新能源服务能力亟待补足,消费者对服务体验的新需求愈发迫切。
报告围绕“连锁化、下沉化、新能源、数字化”四大核心趋势,复盘了2024年行业增长逻辑,为企业提供从“规模扩张”到“效能提升”的转型方向,助力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推动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售出后围绕使用环节产生的系列服务交易活动。分规模看,拥有2000家门店以上的超大型连锁企业增速突出,拥有500家至2000家门店的大型连锁企业增速略有放缓。头部企业凭借集采成本优势、数字化能力加速行业整合,中型连锁企业则面临“标准化不足、获客难度大”的生存压力。
尽管所有被调研企业均已布局新能源业务,但推进节奏与落地模式截然不同。其中,超大型连锁企业因门店基数大,新能源服务门店总量可观,但实际业务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核心瓶颈在于“三电系统授权资质”与“技师培训成本”。
中型连锁企业呈现“两极分化”,部分领先企业依托自身禀赋及区域资源优势,实现新能源服务全覆盖,聚焦“电池检测、充电服务”等轻资产项目。也有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开展实质业务。在新能源的服务模式上,行业已逐步形成“远程轻量诊断、原厂授权维修、电池厂商合作”三大模式,头部维保企业已与电池厂商展开合作,建立专业检测中心,提升电池故障排查能力。
报告显示,2024年,汽车后市场连锁50强企业门店总数持续扩容。其中,汽配供应链企业增长最为显著,门店扩张速度远超维修保养与洗车美容领域,其核心驱动力来自新能源车维修对“即时配件供应”的需求激增,以及下沉市场汽配网络的快速铺设。
报告显示,企业对2025年的发展信心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在门店扩张方面,洗车美容类企业扩张意愿最强,多数计划积极拓展,核心驱动力是“新能源车高漆面价值”(如隐形车衣需求快速增长)与“高频低价获客”策略;维修保养类企业扩张意愿次之,汽配供应链企业则因2024年高增长基数选择稳健调整,侧重优化现有门店。
报告分析,随着汽车后市场迎来“价值重塑”关键转折,2025年后的后市场将围绕连锁化、下沉化、新能源、数字化四大主线趋势重构竞争格局。在下沉市场方面,三四线及县域市场成为行业必争之地。2025年,县城及以下市场的洗车美容门店将迎来翻倍增长,汽配供应链与维修保养门店也将逐步下沉。
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