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遇上旅游生产场景化为体验空间
本报记者 | 邵鹏璐 谁能想到,近期文旅市场的一个新热点竟是“进厂”,工厂参观被越来越多的人列入旅游偏爱清单。 近年来,“工业旅游”在社交媒体中的声量和互动量逐渐升高,在小红书上,相关笔记超12万条。年轻人开始把工厂当成周末低成本出游的目的地,从进厂参观、午餐茶歇、免费DIY到伴手礼赠品,一套“薅羊毛”流程行云流水。注重科普与互动体验的工业旅游,也被家长视为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优选。在汽车厂见证整车诞生、去饮料厂观摩饮品灌装、到印刷厂体验书籍成册……一众企业开门纳客,产区变景区、生产线转型风景线,曾经“谢绝参观”“闲人免进”的工厂如今也在文旅市场吹起一阵消费新风。传统嫁接新场景 在传统认知中,“工业”与“旅游”似乎是两条平行线。前者是“生人勿近”的行业专属地,后者是“诗与远方”的休闲体验场。而今,二者却在时代变革中悄然交汇,不同类型的工厂努力“整活儿”,“量身定制”成为吸引人流的法宝。 说到工厂游,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率先开放生产车间,引发轰动和效仿,工厂参观也由此成为一种时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企业虽然也开始开放工厂参观,但主要还是为了接纳合作伙伴,带来潜在盈利与收益,是技术交流的场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厂游开始在青岛啤酒(600600)、长春一汽、上海宝钢等企业中萌芽。据《DT商业观察》的不完全统计,近5年,至少有13家企业,陆续面向公众开放了工厂游,主要为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类。2022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两批122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厂观光旅游也是其中的重要类型。 专家表示,我国工业旅游转热并非偶然,“扎实的工业基础”是撑起这片蓝海的关键。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体系包含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 除资源禀赋外,政策扶持也为工业旅游注入了动力。202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与此同时,各地结合产业特色纷纷将工业遗产、智能工厂等资源纳入全域旅游布局。 日前,在北京市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局对近日发布的《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进行解读。根据规划,到2027年,北京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据介绍,2024年北京市工业旅游人数约1500万人次,带动工业旅游收入约17亿元。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颠覆了传统工厂‘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先进技术带来的科技感场景,比如机械臂精准作业、生产数据实时跳动等,赋予工厂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爽表示,这种产业升级催生的“可观赏性”与“开放性”,为工业旅游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 前不久,2024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发布,其中包含2024浙江十大好玩的工厂榜单,老板电器(002508)全球烹饪艺术中心、农夫山泉千岛湖工业旅游生产基地、万事利(301066)丝绸工业园、苍南县温州矾矿工业旅游区、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从非遗传承到智能制造,冰冷工厂融入生活温度,流水线成为研学课堂,工厂空间正在唤醒城市沉睡记忆。“进厂”成为新选择 当前,爱去工厂体验和参观的人群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通常把高精尖的工厂和科研基地当成遛娃场所。小红书相关负责人概括:“对于亲子游来说,工厂游指向一次社会大课堂,能可见可感科技的运转。”如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凭借厚重的历史和震撼的工业力量,吸引了无数大、小朋友打卡。在华南飞机制造工厂里,人们可以近距离观看组装过程,感受庞然大物带来的震撼的同时,也能体会每一处细节里的精致。身处其中,飞行的梦想就在眼前一点点变得清晰可见。 另一类年轻潮流群体则把工厂当作网红景点。现代化的生产线和车间,不仅有年轻人关心的前沿配置和科技,看流水线机械手臂用固定节奏抓取零件也带来了深度的解压效果。此外,在一些旅行者眼中,工厂还是父母辈生活过的文化符号。旧时工业美学的背后,藏着独特的情感记忆和地方故事,每一次进入工厂,就像一场穿越旧工业文明的旅行。营销有了新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开放工厂游赚钱当然是目的,但并不是唯一目的。正如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所言,与文旅融合带来的高频传播,相当于品牌初创时期千万级广告投放,显著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销售转化。现在的工厂游已然演变成了品牌营销的新方式。 2021~2024年,广西柳州螺霸王产业园通过门票、餐饮、文创产品及产品销售等渠道累计创收超3000万元。2024年,青岛啤酒博物馆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亿元,品牌价值攀升至376亿元,成为工业旅游与品牌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参观中,工厂可以把自己的供应链优势转化为体验优势。就像元气森林工厂负责人所说:“当消费者走进工厂,看见窗明几净的空间,现场感受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业流水线自动化的水平,会对品牌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更有信心。” 业内人士表示,从传播角度来看,工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新广告位,前来参观的个体在无形中变成免费的传播主力,带来实打实的曝光和热度。比如小米汽车工厂,被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年轻人封为“小米技术宣传大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工厂远不只打开门、布个展、讲个解那么简单。具备厂房设施等硬件条件是开放的基础,还需平衡开放程度与商业机密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不仅是工厂,工业遗址改造的园区、工业基地等都在重新被年轻人“看见”,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业内人士表示,工厂游是“文旅+工业”的黄金组合。政策在“推”,文旅在“蹭”。当“生产空间”变成“体验空间”后,工厂有了流量和销量,游客有了高性价比的旅游好去处,消费链拉长了,地方地区生产总值也上去了。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工业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与全球工业旅游占旅游总产值的10%~15%相比,我国工业旅游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我国工业旅游市场潜力无穷,工厂游还有增长空间可供开发,有望成为更确定的趋势。要成为更大的趋势需两个必备条件,即能勾起大众的好奇心和低门槛体验。综合来看,工厂游能否更火或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更多能戳中大众普遍好奇心的工厂游项目被开发以及是否能容纳更多人前往体验。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