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证券业引发热烈反响 预计科技创新、自主可控是“十五五”规划重点

来源: 金融时报

  “这是一份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定调的纲领性文件。”——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一经发布,便在证券业内引发高度关注与热烈解读。

  “公报全篇共计5000余字,产业、科技、安全、民生、改革、消费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特别是“产业”和“科技”,相较三中全会公报时被提及频次大幅增加,预计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等将会是“十五五”规划重点。

  长城证券002939)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报为“十五五”时期描绘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顶层设计,释放出前瞻布局、内外兼修、民生为本的清晰信号。在发展方向上,突出强调“原始创新”和“未来产业”,彰显出在科技革命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决心;通过强调“供需良性互动”和“重点区域增长极”,旨在激发内需潜力并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公报主要聚焦四大维度。”中航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汪术勤向《金融时报》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一是科技自立自强成战略核心,二是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成稳增长关键,三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四是政策“稳”与“活”结合。

  “新质生产力”首次纳入五年规划框架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被摆在了“十五五”时期战略任务的第一、二条。汪毅认为,公报对重点产业发展作出了清晰且具有前瞻性的部署。最核心的动向是构建一个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公报在重点产业发展部署方面值得关注,特别是对不同产业实施‘差异化培育’分层策略,构建‘三层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程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五年仍以科技赋能为首,从“单点突破”到“体系构建”,进一步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与先进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安全保障相关产业、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601066)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也是“新质生产力”首次纳入五年规划框架。

  “中国目前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在若干新兴制造领域优势显著。但与此同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的攻关仍需加力。因此,‘十五五’规划有望继续加码高技术与产业自立自强。”黄文涛说。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23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已经占到全球的26.2%,仅次于美国的28.4%。

  中金公司601995)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在此基础上,政策不仅关注科技研发,而且还关注科技的规模化应用,更加注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公报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出现的位置要先于科技创新,说明在未来五年,政策对科技的大规模应用或将更加重视,更加关注高科技产业发展可持续问题。

  “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重心将全面转向科技驱动和创新引领。”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报将“科技自立自强”放在突出地位,意味着我国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真正站稳脚跟,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

  此外,汪毅进一步提出,公报强调了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战略导向。一方面,通过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底座;另一方面,将产业发展与科技自立自强紧密绑定,要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产业安全与竞争力。这些部署共同传递出中国产业发展正从追赶模式转向创新引领与安全可靠并重的新范式。

  扩内需、惠民生、促消费

  公报显示,“十五五”期间将延续坚持扩内需为战略基点,并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在明明看来,这既是对就业和民生福祉的关怀,也是对提振内需的决心。此外,相较于“十四五”期间“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表述,公报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将需求置于前列,体现对于拉动需求的重视,这将有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

  “公报中对于消费提及的次数明显提升,‘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表述不仅仅是在强调消费,更需要把创新和消费结合在一起。”孙金钜认为。

  此外,公报还着重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明明表示,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强国内大循环带动内需的持续回升,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减少外部扰动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民生是施政的“试金石”,也是发展的“出发点”。公报中提出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明明认为,公报提到房地产和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在新阶段下,地产领域面临人口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政策导向更加注重民生获得感。”汪毅进一步表示,公报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置于民生框架下,并着力推动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同时,将能源、粮食、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安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共同构筑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系统性蓝图。

  资本市场构筑高质量发展支撑

  此次发布的公报中并未就下一个五年资本市场该如何做给出直接答案,但证券业人士普遍认为,合理且清晰的国家发展规划体系,有助于引导“政策预期—资本配置—市场生态”的联动,资本市场将沿着国家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进一步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及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汪毅看来,公报对“十五五”期间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为资本市场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性指引。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夯实,其发展方向将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公报内容虽未直接着墨资本市场,但通篇擘画的发展蓝图深刻定义了资本市场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资本市场未来的核心使命是服务‘十五五’规划确立的一系列国家战略。”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资本市场未来需要更好地引导资源流向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支撑。

  程强表示,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和金融的枢纽,“十五五”期间有望从“融资支持”升级为“资源配置+风险缓释+财富管理”的综合支撑平台。同时,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助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吸引全球资本配置中国新质生产力相关资产,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公报将‘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核心位置,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度依赖长期资本和风险投资。这意味着资本市场不再仅仅是融资渠道,更是汇聚创新资本、评估未来价值、分散试错风险的国家级战略平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血液’系统。”汪毅进一步提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报强调“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发展将更加注重稳慎与可控,在推进开放的同时,会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市场稳健运行,避免因市场剧烈波动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