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资本市场论坛在津举办

来源: 中国黄金报

  10月24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与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联合承办的“矿山资本市场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金融、矿业、法律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全球矿业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资本运作与文化融合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亮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矿业正面临绿色转型、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安全、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融进去”三大力量的深刻重塑。他强调,中银国际作为中国银行旗下的投资银行,将继续为矿业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行业把握周期、行稳致远。

  中美博弈下的矿业新形势

  中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陈昊飞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与地缘政治是驱动近三至五年市场波动的两大核心力量。他分析称,美元信用松动、资本市场两极分化、核心资产重组已成为宏观金融与矿业领域的显著趋势。陈昊飞特别提到,中国资产正迎来价值重估,而中国企业如DeepSeek等所展现的韧性,正推动全球资本重新配置中国资产。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中国国际矿业协会(GMAC)主席Arkell Peter James结合紫金矿业601899)等案例,回顾了中国矿企海外投资的历程。他指出,中国矿企已从早期的“价格接受者”逐步转变为“定价参与者”,并通过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在全球矿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他呼吁国际矿企在中国市场获得对等互惠的准入机会,共同构建真正国际化的矿业平台。

  紫金、中金、招金的国际化路径

  紫金矿业战略研究员张伟波系统分析了全球黄金巨头的发展路径,指出“并购裂变”是成为头部企业的核心路径。他透露,紫金矿业近期分拆海外8个金矿在香港上市,市值表现突出,展现出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与稳产能力方面的卓越竞争力。

  中金国际CEO国际事务代表谢泉以“文化融合的力量”为题,分享了中国黄金600916)在加拿大17年的实践经验。他强调,国际化不仅是资产并购,更是制度、文化与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中金国际通过重建国际化团队、强化ESG治理,成功在海外市场树立了央企负责任形象。

  招金矿业总裁助理杨晓奇从“产融结合”角度,阐述了招金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他提出,黄金企业应通过资产证券化、多元化资本运作与国际合作,实现资源价值与资本价值的协同放大。

  海外投资需警惕政策与合规陷阱

  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永高基于对20个资源国的研究,指出东道国在资源主权、本土化要求、ESG监管等方面的政策趋严。他建议企业在投资前充分开展国别研究,通过交易结构设计、稳定性条款与投保机制规避风险。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京川则从实务角度总结了“避坑”法则。她提醒企业关注发达国家的外资审查趋严,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在矿权、环保、社区关系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并强调在交易文件中明确风险分担机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全球矿业阵营化、绿色化、金融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应深化国际合作、强化风险管控、推动文化融合,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顾筱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