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来源: 金融时报

  “航空金融是连接航空产业与金融资本的重要桥梁。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产飞机的交付数量稳步增长,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也展现出航空金融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强大助推作用。”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在10月22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上致辞时表示。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航空金融正锚定新发展方向,加速补短板、锻长板,全力衔接产业需求与资本供给,为航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应变谋新 领跑全国

  航空航天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深耕,航空航天产业已成为天津增长最快的几个产业链之一,2024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26%。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天津依托地理优势与政策红利,聚力建设中国航空产业发展新高地,以飞机租赁为代表的航空金融积极应变谋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仅已交付的租赁飞机就达到2470架,涵盖民航客机、货机、公务机、直升机等全机型。

  发展航空金融是政策支持天津金融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立足地方优势,促进产业金融、航运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围绕这一政策导向,过去一年,作为我国飞机租赁产业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天津东疆全力助推航空金融发展,完成了三张答卷:一是为国家试制度的政策创新答卷,二是为地方谋发展的产业升级答卷,三是为行业解难题的环境优化答卷。

  在业务创新层面,“我们鼓励开展新能源设备、矿山机械、农业机械、卫星等租赁业务,推动租赁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允许航空发动机、大型设备适用海关异地监管,为出口租赁服务国产高端装备‘出海’提供更便利、更高效、更有利的路径。”据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28台发动机、12批出口设备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航空航天产业既要关注区域航空金融的创新突破,又要立足产业全局、着眼行业长远发展。未来,航空金融市场的持续增长还将助力飞机制造、维修、运营等上下游产业发展。业内专家直言,“无金融不航空”的底层逻辑更加凸显,航空金融市场仍是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

  新阶段 新挑战

  未来,全球飞机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但是也应看到,航空金融在新阶段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如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新一代节能飞机迭代、航空公司飞机引进的需求增加但供应链紧张等。

  “当前,市场正处于变革、机遇、挑战交织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就飞机租赁而言,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张保表示,“我们既要看到行业转型的新方向、新空间,也要直面发展中的新压力、新考验。”

  这些压力与考验也在推动行业寻求破局之道。面对新的发展格局,张保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以实际行动破解发展难题:一是锚定国家战略导向,彰显飞机租赁行业的使命担当;二是深耕国际化发展布局,主动融入全球航空金融体系;三是要坚决破除“内卷”困局,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飞机租赁产业的‘新格局’,从来不是某一家企业的‘独角戏’,而是整个生态的‘大合唱’。”张保表示,全行业要协同开拓低空经济、绿色航空、国产飞机等新兴领域业务机会,以增量发展替代存量竞争,从根源上破解“内卷”困局,真正让竞争回归价值本源。

  新格局下的飞机租赁行业稳健发展,也离不开对风险管理的深度把控。

  “对于飞机租赁业务的风险来说,最大的风险缓释载体是作为租赁物的飞机资产,因此,资产价值风险是租赁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抓手,建信金租通过机型价值趋势分析设置机型准入机制,通过对承租人所在国别的法律及营商环境以及所处区域地缘政治风险的分析,判断出风险后飞机取回的可靠性。”结合自身经验,建信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涛解释说,有了资产价值和飞机取回可靠性的基础保障后,飞机业务投资敞口的大部分能够被可实现的飞机资产价值所覆盖。与传统融资类项目一样,公司对经营项目在全生命周期时间范围内,要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和持续跟踪,另外,还要从税务风险角度对租赁项目的交易结构进行审慎评估。

  除了聚焦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面临的宏观格局重构与现实矛盾,同样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在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主任徐斌看来,航空市场复苏格局重构、航空网络形态重构以及产业竞争态势重构三个“重构”已成必然;飞机交付延迟与市场需求增长的矛盾、运输量恢复与盈利水平低迷的矛盾、机队老化和绿色转型的矛盾三对“矛盾”亟待破解。

  “我们要以脚踏实地的实践破解难题,以开放协同的姿态凝聚合力,这既是航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要义,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道。”徐斌认为,行业应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力行固本拓新,夯实发展底色;二是力行产融结合,提升发展动能;三是力行行业共建,拓宽发展空间。

  眼下,随着航空产业体系加快升级,航空制造产业链不断完善,中国航空金融已从“单一租赁”向“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逐步转型,迎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全新发展阶段。

  “2025年,全球航空业盈利或将接近峰值。2026年,飞机的交付量预计将超过1200亿美元。”中银航空租赁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史蒂文·汤恩德表示,“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为新兴航空枢纽和航线创造了更多新的机会。”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