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局答新京报:正试点应用四足机器人巡检长城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回信,对长城保护和弘扬长城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市在长城保护方面有哪些具有全国示范性的好做法?
在今天(10月29日)举办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国文化中心专场上,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表示,北京正在制定《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正在建设北京长城资源信息及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应用四足机器人进行巡检,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精准度。
他介绍,北京颁布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年度折子工程扎实推进,形成了“规划+行动计划+年度项目”的闭环管理体系。
《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正在制定,将为长城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着力构建起抢险加固、预防性保护与研究性修缮并重的全链条保护格局,推动北京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北京持续开展长城抢险加固工程60余项,累计修缮长城墙体超过20公里。率先在全国推行长城研究性修缮模式,试点将考古工作贯穿修缮全过程,为科学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他还介绍,北京长城资源信息及监测预警平台正在建设,建立无人机定期巡查航线,试点应用四足机器人进行巡检,提升了巡查效率和精准度。特别是通过实施八达岭长城数字化保护管理综合应用示范区、大庄科长城研究性修缮等项目,全面运用三维扫描、数字化建模等技术,构建了全程可回溯的数字化档案,为长城保护、研究和展示提供了技术支撑,树立了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新标杆。
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