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抢着“出钱”帮你买车!
近期,长安、奇瑞等车企纷纷推出“企业版购置税补贴”。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逐步调整的背景下,一场围绕消费端的“补贴助力赛”正悄然展开,各大车企试图通过这一举措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更多份额。
01
政策窗口期下的主动出击
这场补贴潮的兴起,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密切相关。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指出,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需符合本公告要求。2026年1月1日(含)起,在2026年及以后生效的减免税目录发布后,购置列入减免税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可按规定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即将由“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且政策细节逐步明确,部分新能源车型的潜在消费者开始担忧实际购车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在此背景下,车企率先“接棒”,为今年锁单的消费者“兜底”购置税。10月28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为消除用户顾虑,全品牌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适用2026年减征购置税新能源技术要求的产品,面向2025年11月30日24点前线上锁单用户;10月27日,极氪汽车为焕新极氪001和极氪7X推出“安心等车保障计划”,核心内容包括购置税兜底保障和安心等车积分奖励。
此外,小米、蔚来、理想等车企针对跨年交付的车辆,均推出了购置税补贴方案。这些车企通过发放购置税差额补贴券、提供购车尾款现金减免等形式,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锁单的用户弥补上因购置税政策退坡而产生的费用差额,补贴最高可达1.5万元。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从免征变为减半,车企主动推出购置税补贴方案,短期内将刺激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前,车企的补贴方案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有助于在政策过渡期稳定市场订单,避免销量大幅波动。部分观望的消费者可能趁补贴窗口期提前购车,带动一波销售小高潮。”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选择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但也需警惕“补贴套路”。有业内人士提醒,部分车企会将补贴与装潢、保险进行捆绑销售,或者设置“仅限特定配置车型”等条件。因此,消费者在提交最终订单时,务必仔细核对合同条款。
02
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
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10月2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0月19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63.2万辆,同比增长5%,零售渗透率为56.1%;今年以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到950.2万辆,同比增长23%。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这场“企业版购置税补贴”不仅是一场短期的消费刺激,更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政策驱动”向“企业主导、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阶段迈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告诉记者,补贴在抵消政策变化所引发价格波动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态势,促使车企不得不在产品配置、服务体验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升级,进而加速了行业洗牌进程,推动资源朝着技术实力更为强劲的企业集中。
“从总体来看,车企的补贴方案是应对政策变化的缓冲手段,既维护了市场稳定,也为行业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提供了适应期。”付一夫表示。
张玥认为:“从长期视角来看,政策调整将促使车企加速转型升级。资金雄厚的头部车企更有能力承担补贴成本,而中小车企面临更大压力,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转变,他们会更聚焦于产品的实际价值,这将推动车企进一步聚焦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以适应市场需求。此外,政策变化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样意义重大。逐步减少补贴,能够有效避免市场对政策形成过度依赖,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顺利过渡到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进而构建起具有可持续性的行业发展格局。”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