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绿色、科创三大领域信贷增量显著
近日,上市银行陆续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601658)经营效益总体稳健,持续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普遍关注,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信贷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
《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三季报数据发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成为今年以来信贷投放的总体特点。分领域来看,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是信贷支持的三大重点领域,在今年前三季度迎来更多信贷资金支持。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类贷款出现明显增长。
专家分析认为,三季度国有六大行信贷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是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银行战略转型三方协同作用的结果。
三大领域信贷增量显著
“建设银行(601939)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全方位布局,持续提升产品服务质效;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养老产业,‘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贷款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建行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
建行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5.89万亿元,较年初同口径增长18.3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76.90亿元;贷款客户37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55万户。
农业银行(601288)三季报显示,该行普惠贷款余额4.33万亿元,新增7311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客户数523万户,新增65万户。绿色贷款余额达5.8万亿元。
此外,科技金融成为国有六大行信贷布局的战略重点。根据三季报数据,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601988)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授信户数超16万户。农业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超4.7万亿元。交通银行(601328)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获贷企业数超6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六大行持续丰富科技领域金融服务供给,综合运用股、债、保、租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农业银行稳步推进AIC试点基金设立和项目落地,已在杭州、苏州等城市设立14只试点基金,完成项目投放19个。中国银行扎实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在多个试点城市设立了16只股权投资基金,合计认缴规模117.6亿元,并在商业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关键领域落地一批股权投资项目。
“政策端持续加大对科创、普惠、绿色三大领域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信贷增长的核心。此外,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绿色转型等需求的持续释放也为这些领域的信贷投放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消费类贷款出现明显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银行在三季报中披露了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相关举措和成效。具体来看,一方面,多家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实现明显增长;另一方面,借记卡支付交易额和信用卡消费额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商银行(601398)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借记卡消费交易额达13.8万亿元,信用卡消费额达1.4万亿元。该行积极支持提振消费,持续开展“工享爱购”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强对消费者和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该行创新推出“工银卡码通”支付产品,更好满足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需求。
中国银行则积极落实落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及时开展对客宣传触达,推动具体举措加速落地,持续深耕消费场景,支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截至9月末,中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6.11%,借记卡快捷支付交易额突破6万亿元。
“建设银行高度重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随着政策宣传覆盖面扩大,客户服务能力提高,客户申请积极性逐步提升。”据生柳荣介绍,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458亿元,较年初新增1177亿元,同比多增298亿元。
在促消费方面,邮储银行出台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第一时间组织个人消费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三季度非房消费贷款实现环比增长,9月贴息领域经营贷款投放金额同比增长超10%。
“综合来看,金融工具能有效拉动消费,稳定内需基本盘,同时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而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信贷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政扬表示,金融支持消费不仅能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还能反向拉动生产端投资,形成消费、生产的正向循环。
数字化赋能信贷业务提质增效
展望全年信贷投放,专家预计,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领域仍将保持相对较高的信贷投放比例,从而形成金融对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持续支撑。
“今年以来,银行业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消费与普惠双轮驱动,表现出‘对公稳增长、消费促内需、普惠强基础’的特征。接下来,预计国有六大行将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主动优化贷款投放方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预计,后续国有六大行信贷仍可能保持较快增长,以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在贷款结构上,结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积极引导以及市场需求变化,贷款资金将更多投向绿色低碳、智慧养老、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为了更好服务居民消费,支持扩大内需,深化消费金融场景,银行将深度嵌入家电、汽车、文旅等消费场景。
高政扬表示,未来,信贷业务的数字化与场景化将实现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风控、AI模型优化信贷定价,推动信贷服务向全渠道场景延伸,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信贷审批效率和精准度,推动个性化服务发展,同时智能风控水平的持续提升将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