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智能装备制造专题对话会在郑举行,共探标准对接、可持续发展路径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司高妍 文 朱哲 摄影】11月3日,作为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的平行论坛之一,中拉智能装备制造专题对话会在郑州会展中心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智能装备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旨在破解中国与拉美国家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标准对接难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中拉产业协同创新注入新活力。
分享企业出海经验,共话标准对接
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拉美地区正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升级,对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需求旺盛,双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领域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合作潜力巨大。
“但中拉要将合作潜力转化为共赢的现实,需要打通两个关键‘接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原巡视员、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景晓波表示,一是“标准”的接口,让合作有章可循;二是“可持续”的接口,让发展行稳致远。
随后的对话环节上,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贾连辉、中创智领(601717)(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强等嘉宾分别结合公司发展实际,从产业实践、市场需求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对企业出海的思考。
“中国产品、装备的出口并不是把中国的标准带到拉美,而是要让中国的标准不断提升,在响应拉美国家标准的同时,又能达到国际标准。”贾连辉表示,过往10年,中国对拉美的贸易结构正从资源型产品向装备型、技术型输出转变。盾构产品也是如此。因此在标准这一块,他们要响应出口国——拉美国家的标准。大概十年前就把拉美一些国家的标准研究明白,做一些针对性设计。因为只有解决了核心问题“标准”,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
王永强表示,中创智领从技术架构设置出发,现在采取的是一种模块化的技术思想。通用的技术标准可以做一些通用的底座模块,有差异的部分则采用定制化模块,像搭积木一样和通用模块相组合,来满足一国一策的技术对接需求。
共商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长久发展之道
近些年,随着中拉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高端装备智能在拉美市场的潜力日益凸显,但如何实现更长久、可持续的市场发展,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他表示:“要建设涵盖出口到本地化的模式。”在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嘉诺看来,拉美市场对中国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认知已由“低成本”转变为“高品质”。中国企业需持续强化社会责任实践,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福利项目,让技术转让惠及本土,从而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玻利维亚全国工业商会会长贡萨洛 莫拉莱斯则从中玻合作的核心诉求与方向表示,玻利维亚最重视在合作中创造共享价值,希望通过合资模式,让玻利维亚工程师与中国工程师并肩协作,共同生产装备、满足市场需求。此外,他们还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整合玻利维亚本地的原材料和原料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双方实现更加坚实的、更加持久的经济和社会合作。”
尼加拉瓜投资与出口促进局局长卡丽娜 梅西亚从当地政策的角度表示,尼加拉瓜已构建全体系支撑策略与系统,支持企业全流程成长,包括投资、落地和发展,以及在本国创立分公司。
此外,贾连辉和王永强也从企业角度进行了分享。贾连辉认为,首先要构建混合型服务团队,采用“属地化服务人员+国内高技能人才”的组合模式;其次,全方位保障配件供应,搭建属地化配件库房,结合项目增长需求,实现跨国配件协同与数据化管理;再次,解决沟通的问题。他们针对海外构建了一套SBOM(英语)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可以进行实时信息沟通,尽快达到信息的一致性。
王永强则表示,他们主要从完善营销体系、聚焦本地化服务能力建设,以及绿色化、智能化三个维度着手。希望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在墨西哥工厂、巴西工厂进行一些复制,从而取得可持续发展。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