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观点|食品饮料行业跟踪报告:国资并购上市公司案例增多,小体量或更受青睐
2025年8月11日,爱建证券发布了一篇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国资并购上市公司案例增多,小体量或更受青睐。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投资要点: 周度跟踪:本周(8.04-8.08)食品饮料行业+0.63%,表现弱于上证指数(+2.11%),在31个申万子行业中排名第26。食品饮料子板块中,涨幅由高到低分别为:零食(+3.85%),软饮料(+2.99%),肉制品(+2.72%),啤酒(+2.02%),烘焙食品(+1.96%),其他酒类(+1.03%),调味发酵品(+0.77%),预加工食品(+0.71%),白酒(+0.38%),乳品(-0.60%),保健品(-1.18%)。
专题:国资并购上市公司案例增多,小体量上市公司或更受青睐。8月4日,黑芝麻(000716)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向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转让约20%的股份,此次变更后,广旅大健康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广西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控人。这是继良品铺子(603719)后近期第二起地方国资对食饮上市公司并购案例。黑芝麻与良品铺子近年来经营均出现困境,国资入主,为上市公司纾困,同时有利于加快自身平台化步伐,扩充资本市场布局。近年来国企平台化整合步伐加快,有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核心业务的需求,国资入主在为上市公司纾困的同时,也为国资获取了现成的上市平台。在当前IPO审核趋严、直接上市难度加大的环境下,控股权收购成为国资扩充资本市场布局的有效途径。过去两年间,从食品饮料、地产到装备制造,不少业绩承压、面临流动性危机的上市企业,通过控股权转让易主国资的方式,来换取资金支持和治理结构优化。市值50亿元以下、主业与当地产业协同的公司往往更受青睐,此类企业并购难度低,平均购买25%股权即可成为第一大股东,耗资低,要是再撬动并购基金或并购贷款加入,地方国资用更少资金即可实现控股。部分食品饮料企业,或因经营困境且体量适中,成为潜在并购目标,契合地方国资的并购标准。
白酒:传统渠道压力高企,商超直连合作重构增长动能。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加25%,经销商库存达到历史高位。自2022年以来,白酒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价格倒挂和库存高企成为经销商面前的两座大山,传统“压货-囤货-涨价”盈利模式失效,一大重要原因是经销商群体定价权受到酒企直营电商、酒企商超直连合作等新销售模式冲击。上游酒企通过直营电商、会员体系等数字化渠道截留高端客户、不断挤压传统经销体系市场份额,下游商超、直播电商用“流量规模”压低进货价、反向主导供应链,定价权从渠道端向客户端转移。商超直连模式通过直采定制、透明定价和流量转化重构价值链,依托供应链扁平化与渠道信任,获得消费者青睐,重构行业增长动能。
啤酒:五粮液(000858)进军精酿啤酒,寻找新增长曲线。五粮液通过旗下的仙林生态酒业宣布将于8月15日正式上市中式五粮精酿啤酒品牌“风火轮”,建议零售价定为19.5元/罐(390ml),定位中高端市场。在渠道策略上,采取“自营基地市场×全国区域代理×品牌联合”的复合模式,在核心重点区域(如华北、华东)将依托区域代理商、品牌联合方等资源,同时,按KA、便超、餐饮终端、大客户团购分类管理,线上渠道将利用五粮液集团电商资源,并探索品牌定制等特殊渠道开发。未来还将推出四大类产品,涵盖主流精酿啤酒和特色高端精酿啤酒品类。在白酒行业面临年轻消费者增长减缓的大环境下,五粮液通过低度化、年轻化产品线拓展,寻找新的增长曲线。白酒厂商进军啤酒,或将进一步模糊白酒啤酒行业界限,促使未来行业竞争重点从香型/度数转向用户场景适配。
投资建议:
白酒:行业目前处于估值低位,头部酒企带动提高分红比例,股息率提升,筹码结构优化,在扩内需政策、雅江项目带动基建热潮等催化下,具备一定配置吸引力。行业调整期首选业绩确定性强的优质头部公司,建议关注批价相对稳定、护城河稳固且股息率已具备吸引力的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山西汾酒(600809)。
大众品:聚焦高景气的成长主线,部分赛道仍有新品和新渠道催化,市场对于“稀缺”成长标的将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建议关注增长态势较好的农夫山泉、东鹏饮料(605499)、燕京啤酒(000729)。
风险提示:消费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餐饮恢复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
更多机构研报请查看研报功能>>
声明:本文引用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