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渐行渐近 多地政策密集落地

2024-05-23 09:30:38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太空旅行,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太空旅行飞行器’将于2027年进行首次飞行,并计划在2028年开始进行载人太空边缘旅行。”日前,上证报记者在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宇航”)采访时了解到。

  预计2027年进行首飞

  走进中科宇航展厅,一个1:1还原亚轨道飞行器旅游舱模型放在显眼位置,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不少人纷纷进入舱内,抢先体验。

  太空旅行,是中科宇航面向未来开发的一个商业旅游项目。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怀明告诉记者,太空旅行项目对年轻的高净值人群很有吸引力,“目前已有客户找到公司想要预订。”

  “亚轨道飞行器采用单级火箭和旅游舱的组合形式,旅游舱有4扇全景舷窗,单次飞行可搭乘7名乘客。飞到80公里高度后,火箭与太空舱飞离,火箭进行回收。在10分钟的飞行过程中,乘客将穿越100千米高度上的卡门线,体验3分钟摆脱地球引力的失重感。期间,乘客还能够在太空边缘看到地球弧线。最后,旅游舱通过伞降方式安全着陆,乘客平安返回地球。”针对未来太空旅行的情形,张怀明进行了深入介绍。

  中科宇航创立于2018年12月,是商业航天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业务覆盖运载火箭研发、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太空旅游等多个领域。

  2022年7月,中科宇航与中旅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打造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除国内市场外,未来还将开拓东南亚和中东等旅游市场。

  据介绍,未来,该太空旅游项目将安排每100小时进行一次发射,并且配套建设航空主题乐园,常备10台太空旅行飞行器执行太空旅行体验任务。

  据介绍,由于当前的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与火箭发射成本等较高,太空旅行的单人报价预计超过200万元。

  张怀明表示,太空旅行项目采用的是可回收的液体火箭,未来成本会越来越低,旅行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企业的盈利空间则会更大。

  “在液态火箭技术成熟之后,‘太空旅行飞行器’将于2027年进行首次飞行,并计划在2028年开始进行载人太空边缘旅游。” 张怀明说。

  商业航天将迈向3.0时代

  太空旅行,需要借助火箭。当前,中科宇航正在加紧研发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就是太空旅行的“代步工具”。

  在此之前,中科宇航已建成了广东首个火箭制造基地,其生产的“力箭一号”固体火箭已顺利完成3次发射,成功运载37颗商业卫星入轨。2023年,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采用“一箭26星”的方式,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一度刷新了中国一箭多星的纪录。

  “我们预计今年将发射6发火箭,之前已发射一发,目前已经有不少卫星客户在排队。现在的火箭发射订单已经排到后年了。”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秦峰表示。

  关于力箭二号,李秦峰介绍,这是面向未来而打造的一款大运力、高可靠、低成本的液体运载火箭,服务我国大规模星座组网建设和响应低成本货物运输需求。在技术路线上,使用的是较为成熟的液氧煤油燃料。

  据介绍,力箭二号具备太阳同步轨道、近地轨道、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低成本大规模进入空间的能力,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快步迈向3.0时代。

  “目前,力箭二号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的大型地面试验验证期,将于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拟搭载低成本货运飞船等。” 李秦峰说。

  东北证券分析师王一鸣表示,太空旅行是商业发射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领域。载人飞行不断向商业服务层面延伸,太空货运、太空旅行将逐渐成为热门赛道。利用亚轨道飞行技术、组合动力技术,可以为普通人提供置身微重力环境的空间体验,并实现常态化航班飞行。同时,以航天资源为基础,太空旅行可通过科技创意和太空创意,服务大众消费,能够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多地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自2015年起,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也得到政策的明确支持。经过近十年发展,当前已从初创阶段过渡到以实力竞争为核心的成长阶段。

  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近两年,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地纷纷推出商业航天支持计划,商业航天产业园区也在不断落地。

  5月9日,《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争取形成年研制60发运载火箭、50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新增上市企业5家左右,入库企业超过1000家;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争取突破1000亿元。

  上海提出,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新引进和培育10家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培育5家具备科创板上市条件的硬核企业,扶持一批民营“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多地政府也在发力航天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建设。北京表示,构建形成“南箭北星、两核多园、津冀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空天信息和星箭终端千亿级产业聚集区。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正在建设中,计划在今年实现常态化发射。目前,多家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已在排队等待发射。

  广州南沙形成了“一箭一星一院N基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加速布局集运载发射、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已于今年顺利投入使用,南沙区正联动市级层面策划更多院所落户。同时,广州持续推动吉利航天将总部、高精定位等板块迁入南沙,引进更多卫星主体做实做大卫星板块。

  中航证券发布报告表示,伴随“航天强国”进入到建设落地阶段,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更多的资源。(周亮)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中亦科技
  • 剑桥科技
  • 东田微
  • 北京科锐
  • 先锋电子
  • 崇达技术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